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汪籛纪念馆
文革纪念园

《读书题记》之汪籛

周一良

  《读书题记》最感人至深者,是他题记师友著作诸条。睹书怀人,品物思旧,感情极真挚而诚正。如90页《敦煌古藉叙录》条题记:“‘藉’似应作竹字头,但汉人隶书亦有草、竹相易者也。此书中收余跋文一篇,因五三年以后改行,遂未留意及之。今购读始知,有三(王重民)先生殁已数载矣,为之黯然。八〇年六月一良记。”92页《北海题襟集》条题记:“此昔年大纲(俞大纲)所赠也,前闻其溘逝于台,昨又得贞一(劳榦)于美去世。唯槃厂(陈槃)尚在台,曾见其写真于名人录中,犹是蓝布长衫之旧日书生本色。八〇年六月,牟郊叟。”156页《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三编》条题记:“此书为祝吴公八十寿辰而编,孰意竟成身后哀荣,伤哉?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收到,一良记于北大。”以上几位皆是他论交论学逾半个世纪的旧雨相知,朋辈凋零,睹物伤怀,“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即使今天读来,犹不胜怆然之感。再如125页《东塾读书记》条,怀念私塾启蒙老师张潞雪先生;153页《古文字学导论》条,追怀早年私塾老师唐兰先生,皆情真意切,令人可感。《エリセーエフの生涯:日本学の始祖》一书题记,怀念他留学哈佛时代的导师叶理绥先生(Serge Elisséeff)。此时一良先生已是皤然一叟,七十二岁的老人,距他与叶理绥先生最后一次见面,已近三十年,叶理绥先生下世亦已十年,墓木早已高拱。他在《扶桑四周》里亦提及是书说:“我早年从家庭教师学习,对日本文学也有所涉猎。但系统地讲求日本语法,系统地学习日本文学,得窥门径,还是英利世夫先生(叶理绥先生日文名字)所指引的。”(120页)言下不无感慨。
  
    记汪籛先生《隋唐史论稿》,别有感怀:“汪籛同志为寅恪先生高第弟子,聪颖过人。毕业于扬州中学,人皆以为当报考理科,而竟入历史系,终于十年动乱之始即遭迫害而逝。悲夫!一九八一年五月廿三日汪安同志送来。一良记。”(98页)此与陈庆华先生去世后他的感喟是一致的。他于1984年9月5日给好友谭其骧先生的一封信里说:“陈庆华同志噩耗谅早已得悉。渠曾列我兄门墙,颇致钦挹。追悼会适系主任田(馀庆)公外出,弟以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身份致悼词。我于庆华十年以长,真可谓反其道而行之。此公过于懒散,胜过其师邵(循正)公,身后竟无只字可供刊印记念,殊可惜也。”叹息汪先生、陈先生皆未尽其才即去。
  
    再有伤怀亡弟珏良先生一则。见159页《周珏良文集》条题记:“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五日收到,距珏良之殁二十月矣。一良记于燕东园。”言有尽而意无穷,兄弟之情怡怡,读来令人动容,适如晋人潘岳《杨荆州诔》所谓,“举声增恸,哀有馀音”也。
  
    《读书题记》中《花随人圣庵摭忆》条(117-118页)、《柳如是别传》条(139页)及《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条(142页),皆思怀及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先生是一良先生一生最最崇奉的前辈师长,他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和佛学梵文研究,即是受了陈先生的影响。他自己曾说:“别位先生的学问固然很大,但自己将来长期努力积累,似乎并不是办不到;而陈先生的学问,似乎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无从着手,不可企及。……我由此暗下决心,决定以魏晋南北朝史为终身的研究对象,定要走陈寅恪先生的道路。……以后我得到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有机会赴美学习,燕京大学给我的任务,是搞日本语言文学,对此我也很有兴趣。但我对历史并不愿放弃。自己觉得,陈先生的天资及修养不能学而得之,非靠努力所能办到,但陈先生掌握的语言工具我如能略通一二,肯定有利于在历史研究上走陈先生的学术道路。因此我在哈佛大学的七年中,花了相当多时间精力学习梵文,计划以后教日本语文之馀,继续研究魏晋南北朝史。1946年回国后,确也照此计划实行了。”(周一良:《纪念陈寅恪先生》,《毕竟是书生》139-140页)
  
    《花随人圣庵摭忆》条下,一良先生1999年5月9日补记:“据台湾所出补编,此书一九四三年□□□(瞿兑之?)只印百部,故极少见。昔年余季豫(嘉锡)先生及寅老皆借余此册读之也。九九年五月九日,一良左手记。”陈寅恪先生1947年有《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句“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馀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旸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及小注“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书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一时流脍人口,据此条始知当日寅老得读黄氏《花随人圣庵摭忆》,是假自一良先生。单据此条,亦可想见当日师生相得之状。再如《柳如是别传》条题记:“藏先生此书有年矣。一九九〇年秋自美归来始读之,盖有由也。”具体何由,没有讲出。《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题记云:“昔年宝藏寅老所寄明信片数张,文革中毁去。一九九一年一月廿五日归京已半载始访书琉璃厂,见此手稿本亟购藏之。一良记。时已过七十八生日。”寥寥数语,真挚情感跃然纸上,引人感怀。
  
    走笔至此,亦须提及一件珍闻。1947年,一良先生在燕京受人倾轧,前途渺茫之际,也是陈寅老伸出援助之手,代为推荐,援入清华大学。是年2月25日,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代院长的雷海宗先生(院长冯友兰先生出国),在给梅贻琦校长的一份报告里说:“关于上次聘任委员会外语系未决各案,查询结果如下:(一)周一良先生,据陈寅恪先生言,造诣甚高,现在他校待遇,因有特殊情形,不足为据,如下年聘请,可予以教授名义,待遇照例。……”梅校长批示:“四百六十元。琦。三月七日。”从这份报告里,可知之前校聘任委员会在审查外语系拟聘名单时,对于是否聘任周一良,存在讨论,故而未决。复议时,陈寅恪先生推荐语起了关键作用。此份报告,连同此前(2月7日)外语系主任陈福田先生致梅校长函,并见清华大学校史档案。此段情由,一良先生生前从不曾知晓,寅恪先生亦未尝与之道及。一良先生晚年谈及转入清华经过,一直以为是外语系主任陈福田先生欲以延揽他,来排挤系里进步教师关世雄(《毕竟是书生》43-44页)。孰料竟是这般情由!现在社会上流传,说一良先生1950年代后曲学阿世,紧跟政治,被陈寅老处以破门之罚,因此在编辑自己文集时,特别交待蒋天枢先生帮助删去了《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前追忆与一良先生论学一段,《元白诗笺证稿》等文凡提及“周一良”三字处,皆以“周某某”替代。一良先生在日,亦以为此是蒋先生禀陈先生之命所为,为之自责不已,成为晚年一大心结,曾撰《向陈先生请罪》等文,自作检讨。几年前高克勤先生为撰写《〈陈寅恪集〉出版述略》(《文汇报》,2007年6月3日),查询上海古籍出版社档案,始知并不是陈先生之意,乃“文革”后一良先生因“梁效”问题受审查,触犯时讳,蒋先生为顺利出版陈先生集计,私自为之。
  
原文 发表于http://www.jslib.org.cn/jslib_  浏览:57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6/4/3 12:12:3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寅恪汪籛记《给科学院的答复》(收藏于2016/4/3 12:24:54
周一良《读书题记》之汪籛(收藏于2016/4/3 12:12:30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之汪籛(收藏于2016/4/3 12:05:43
朱懋炎弟关于汪籛,我也来说几句(收藏于2016/4/3 11:59:13
李为扬忆念金兰盟弟汪籛(收藏于2016/4/3 11:57:08
朱福烓扬州籍历史学家汪籛(收藏于2016/4/3 11:56:06
臧振忆汪篯(收藏于2016/4/3 11:48:16
胡戟汪籛之死(收藏于2016/4/3 11:46:50
佚名汪籛与陈寅恪(收藏于2016/4/3 11:44:2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王友琴《文革受难者》之汪籛(访问1449次)
朱福烓扬州籍历史学家汪籛(访问1103次)
臧振忆汪篯(访问987次)
陈寅恪汪籛记《给科学院的答复》(访问860次)
李为扬忆念金兰盟弟汪籛(访问839次)
朱懋炎弟关于汪籛,我也来说几句(访问825次)
胡戟汪籛之死(访问704次)
周一良《读书题记》之汪籛(访问577次)
佚名汪籛与陈寅恪(访问52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24/1/9 19:58:0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