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8821号馆文选__戴案纪略 |
|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六二面三七、二○○字)不分卷,蔡青筠撰。青筠字耕雲,號耕耘、菜耘、青筠主人、耕雲主人;彰化人。清同治七年,生於鹿港。民國十六年,卒;遺著詩文、雜記、自傳若干種,篇目不詳。按同治初年所發生之戴潮春事變,前有林豪「東瀛紀事」(見第八種篇)及吳德功「戴案紀略」(見第四七種「戴施兩案紀略」篇)記述其事。此書係作者徵訪耆舊,增補上述兩書而成者;稿本成於民國十二年,今藏鹿港蔡氏本家,前未印行。書用編年體裁,與吳著略似。所可異者,卷首「前言」殆全取吳著「自序」之文,有「不知其何所指而云然」者;他如「添註」凌雜、人名互歧,缺失不一而足。今據傳抄本(依稿本影寫)排印,書首并刊一著者傳略」 弁言 臺灣在清同治初年所發生的戴潮春事變,先有金門林豪(卓人)的「東瀛紀事」(「文叢」第八種),用紀事本末體裁分述其事;繼有彰化吳德功(立軒)的「戴案紀略」(見「文叢」第四七種「戴施兩案紀略」),仿綱目之例,因年系月、因月系日記載之。這本晚出的「戴案紀略」,彰化鹿港蔡青筠撰;系徵訪耆舊,增補林著「東瀛紀事」、吳著「戴案紀略」而成者。六年之前,承孫家驥先生以所藏抄本見寄,現在即據此本排印。 按原抄本系據鹿港蔡氏家藏稿本影寫,封面有「綠香居隨筆」「戴案紀略」,「耕雲主人拭墨」字樣。稿本成於民國十二年(癸亥),作者在卷末有一段文字記敘撰述的旨趣;先錄於此,以助閱讀。『戴逆之亂,距今適六十週年,故老尚多存者;偶有道及,猶娓娓不倦。余本就所聞,筆記大略。今春「臺南日報」刊有吳德功「戴案紀略」,與所聞小有異同;間有脫節者,藉為補續之。惟官階、姓名,則吳記較詳;次則各地戰績,吳之闕亦較多。用以扯合,頗可彌縫。惜吳記每節必附自己議論,自稱「海外散人」;重疊複雜,矛盾甚多。姑就其所原文參考所聞見類串之,似較一氣;若云「攘美競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蓋本土人記本土事,為日無多,尚虛誕若此;可見宇宙間之記述,未必盡可能信者也!以其尚須串合,故不憚煩而為草集之,以待兒曹輩稽古之一助云爾』。 所可異者,卷首「前言」,殆全取吳著「自序」之文。而其中『……殉難義民及積勞病故之官弁凡入昭忠祠者皆附下卷』云云,蓋吳著分上、中、下三卷,下卷純屬附錄性質,備載死難者姓氏;而此書既不分卷,亦無「凡入昭忠祠者」附載之件,誠不知其何所指而云然。復考書中所引「海外散人」議論,與吳著「戴案紀略」自署「吳德功」「吳立軒」所下論斷,文字頗多出入;即據「林豪曰」云云,亦與「東瀛紀事」原文有所異同。 此外,稿本眉端尚有兩種「添注」。一為要點式的五言詞句,如「戴亂之緣起」、「庸材之誤事」、「李佯之知義」(按「李佯」二字非人名,此語實誤)、「漳泉始啟釁」、「張雲英復仇」、「文武見能懦」、「鹿港有神助」、「林占梅起兵」、「大甲城克復」、「賊初犯嘉義」、「賊行耤田禮」、「斗六初被兵」、「鬼燃炬照賊」、「林向榮出師」、「林向榮死節」等;但只見於「前半」部,而「後半」部卻付闕如。這些記載,已概予略去。一為「批語」或「注釋」,可供參考之用;因一律移附書中,用夾注號表示之。這些批註,系作者所加抑他人添附,固不得而知。至書中所記人名,至多疑難。內官方人物,已參考官方資料(按指「文叢」第一七種「治臺必告錄」所刊公文書)查正。至參與事變之人,同名異寫者甚夥。諸如林日成、林日晟、林晟、戇虎晟,陳弄、陳啞狗弄、陳啞九弄,嚴辦、嚴辨,陳鮄、陳佛,陳狗武、陳狗毋、陳九毋、陳九武,黃知羔、黃豬羔,林狗毋、林狗武,趙戇、趙憨……,均先後未盡一致;孰是孰否,殊難遽定。茲一概仍存其舊,留待後考。 要之,此書誠多問題,但就「傳聞異辭」的觀點而言,仍有其可取處,其他自可不必深論。所得抄本擱置六年之久而終於印行,其故在此。 再,本書在編校時,又借得陳漢光先生所藏同書另一抄本;經查對一過,兩本同屬一手傳抄,款式亦如出一轍。惟陳本卷末尚附有著者六男撰「先嚴耕雲公傳略」一文,因改題「著者傳略」,移刊書首,以供參考。(吳幅員) 著者傳略 公諱青筠,字耕雲,號耕耘、菜耘、青筠主人、耕雲主人,齋號綠香居;鄉里間稱之曰阿正或阿靜。同治七年(戊辰、公元一千八百六十八年),生於鹿港。幼而好學。稍長,習醫術;而詩文、書法、擊技皆稱著一時。曾入臺灣文藝社為社友。民國十六年卒。遺著詩文、雜記、自傳若干種,篇目未詳。 六男懋棠謹誌。 |
浏览:58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