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604号馆文选__师友诗传录 |
|
師友詩傳續録(二)
問:少陵詩以經中全句為詩,如《病橘》云“雖多亦奚為”、《遣悶》云“致逺思”,恐泥。又如“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之句,在少陵無可無不可,或且歎為妙絶。苦效不休,恐易流於腐。何如? 答:以莊易等語入詩,始謝康樂。昔東坡先生冩杜詩至“致逺思恐泥”句停筆,語人曰“此不足樂”。故前輩謂“詩用史語易,用經語難”,若丹青二句,筆勢排宕,亦自不覺耳。 問:羅隠詩“雲中雞犬劉安過,月下笙歌焬帝歸”,人謂之見鬼詩,然與? 答:二句最劣,此雖謔語,亦定論也。 問:詩有平仄字,一句純用而音節自諧者如“桃花梨花參差間,有客有客字子美”,此遵何法? 答:五平五仄體,自昔有之,頗近游戲。 問:右承《鹿柴》、《木蘭柴》諸絶,自極淡逺,不知移向他題亦可用否? 答:摩詰詩如叅曹洞禪,不犯正位,須叅活句,然鈍根人學渠不得。 問:荆公謂漢人語仍以漢人語對用,異代則不類此。定式否? 答:在大家無所不可,非定式,亦非確論也。如以左氏國語、檀弓國策語對漢人語何不可之有?推之魏晉巳下皆然。古人又謂“經語對經語、史語對史語”,差有理。 問:詩中用古人及數目,病其過多。若偶一用之亦謂之“點鬼簿、算博士”耶? 答:唐詩如“故鄉七十五長亭、紅闌四百九十橋”皆妙,雖算博士何妨,但勿呆相耳。所云點鬼簿,亦忌堆垜,高手驅遣自不覺也。 問:太白《送羽林陶將軍》詩,蕭亭先生謂古有六句律體,疑此即是,而諸選皆入七言古中。何也? 答:六句律體於古有之,升菴先生撰《六朝律祖記》曽載之。今記憶不真矣。 問:六朝清平調本是樂府,而諸選皆選七言絶句。何也? 答:如右丞“渭城朝雨”亦絶句也。當時名士之詩多取作樂府歌之。中晚間如伊州、石州、涼州楊栁枝、蓋羅縫、穆護砂等亦皆絶句耳。 問:短歌行、長歌行似非以句之多寡論? 答:又有滿歌行、艶歌行。行之屬,當時命名之旨,即呉兢辭亦不能盡通曉。更有長歌續短歌。歌之名皆非以辭之繁簡也。三曹樂府多以起句首二字命題,如“惟漢十四世,所任誠不良”即名《惟漢行》是也。 問:七言古,仄韻韻用平韻,其法度不同。何如? 答:七言古凡一韻到底者,其法度悉同。惟仄韻詩,單句末一字可平仄間。用平韻詩,單句末一字忌用平韻,若換韻者,則當别論。 問:古詩換韻之法應何如? 答:五言換韻如《折梅下西州》一篇可以為法,李太白最長於此。七古則初唐王楊盧駱是一體,杜子美又是一體。若倣初唐體,則用排偶律句不妨也。 問:古詩忌頭重脚輕之病。其詳何如? 答:此似為換韻者立説。或四句一換,或六句一換。須首尾腰腹勻稱,無他秘也。 問:五言忌著議論。然則題目有應用議論者,只可以七言古行之便,不宜用五言體耶? 答:亦是看題目何如,但五言以藴藉為主,若七言則發揚蹈厲,無所不可。 問:或論絶句之法謂“絶者,截也”,須一句一斷,特藕斷絲連耳。然唐人絶句如《打起黄鶯兒》、《松下問童子》諸作皆順流而下。前説似不盡然。 答:截句謂“或截律詩前四句,如後二句對偶者是也。或截律詩後四句,如起二句對偶者是也”。非一句一截之謂。然此等迂拘之説,總無足取。今人或竟以絶句為截句,尤鄙俗可笑。 問:排律之法何如? 答:唐人省試皆用排律。本只六韻而止,至杜始為長律。中唐元白又蔓延至百韻,非古也。其法則首尾開闔、波瀾頓挫八字盡之。 問: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作法何如? 答:七言排律,即唐人作者亦少。近人惟見彭少宰《羨門曽賦》至百韻。 問:排律有多至幾十韻者,與短篇作法同否? 答:章法一也。特短篇波瀾少耳。 問:竹枝詞何以别於絶句? 答:竹枝詠風土瑣細■〈言仄〉諧皆可入。大抵以風趣為主,與絶句迥别。 問:竹枝與栁枝相類否? 答:栁枝專詠栁。竹枝泛詠風土。竹枝詞古人間有專詠竹者,乃引栁枝之例。然不過偶一見耳。非原旨也。 問:五言短古似與五言絶相類,但中多二句,然則中二句或如律中頷聨頸聨,應實寫耶? 答:此不必拘。 問:有一字至七字或一字至九字詩,此舊格耶?抑俗體耶? 答:格則,於昔有之,終近游戲,不必措意。他如地名、人名、藥名,五音、建除等體總無闗於風雅,一笑置之可耳。 問:樂府是就其題直賦其事耶?抑借以發已意耶? 答:古樂府立題必因一事,如琴操亦然。後人擬作者衆,則多借發已意。 問:今人作樂府有用其題而絶不與題相照顧者,何也? 答:古如《董逃行》與漢末事實更無闗涉,《雁門太守行》乃頌洛陽令王稚子耳。不始今人。 問:《天馬引》、《天馬行》之辨? 答:天馬引是琴曲。 問:又云“錬句不如錬字,錬字不如錬意”,意何以錬? 答:錬意或謂安頓章法,慘淡經營處耳。 問:昔人論詩之格曰“所以條達神氣,吹嘘興趣,非音非響能誦而得之。猶清氣徘徊於幽林,遇之可愛;微徑紆迴於遙翠,求之逾深”是何物也? 答:數語是論詩之趣耳。無關於格。格以高下論。如坡公詠梅“竹外一枝斜更好”高於和靖“暗香、疎影”,又髙於“雪滿山中,月明林下”。至晚唐之“似桃無緑葉,辨杏有青枝”則下劣極矣。 問:昔人謂韻不必有出處,字不必有來歴。其然豈其然? 答:杜子美、蘇子瞻詩無一字無來歴。善押强韻,莫如韓退之。却無一字無出處也。 問:虞侍制謂詩有十美。第二為“抛擲”。何為抛擲? 答:亦不解。或謂撇脱耳。 問:范徳機謂“唐人李淑詩苑六格為十三:如一字血脈、二字貫穿、三字棟梁”等名目,不幾穿鑿乎? 答:以上二條皆涉穿鑿,説詩不必爾。 問:蘇李詩似可以配十九首,論者多以為賡作,何也? 答:録别真出蘇李與否?亦不可考要。不在古詩十九首之下,其為西漢人作無疑。 問:髙岑似亦微不同,或髙優於岑乎? 答:唐人齊名,如沈宋王孟錢劉元白皮陸,皆約略相似。惟李杜髙岑迥别。髙,悲壯而厚。岑,竒逸而峭。鍾伯敬謂“髙岑詩如出一手”,大謬矣。 問:王季友詩似晚唐語,而所以異於晚唐者,何居? 答:王季友詩不多,在盛唐自是别調,亦非諸大家名家之比。又如《篋中集》中諸人,皆别調也。 問:元人詩亦近晚唐,而又似不及晚唐。然乎否耶? 答:元詩如虞道園,便非晚唐所及。楊鐵厓時涉温李,其小樂府亦過晚唐。他人與晚唐相出入耳。晚唐如温李皮陸杜牧馬戴,亦未易及。 問:明人詩可比何代?弇州可比東坡否? 答:明詩勝金元。才識學三者皆不逮宋,而宏正四傑在宋詩亦罕其匹。至嘉隆七子,則有古今之分矣。弇州如何比得東坡。東坡千古一人而已,惟律詩不可學 。 |
浏览:21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