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释智旭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653号馆文选__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四)

释智旭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四)
  
  (庚)二总结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性相圆明)。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徧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卽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佛性修皆是性生是修)。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卽鸟空之诮也哉(离土谈心定是缘影妄想)。初依报妙竟。
  
  (丙)二正报妙二。初征释名号(深契佛意)。二别释主伴。(丁)初中二。初征。二释。(戊)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戊)二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确妙)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徧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卽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卽举此体(速须信入)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卽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卽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己)今初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一切诸佛之心要)。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可悟心佛)。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方是极乐净宗)。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例下寿命确极不然佛光皆照十方何劳颂祝)
  
  (己)二约寿命释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卽是无量之无量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卽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卽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卽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卽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丁)二别释主伴二。初别释。二结示。(戊)初又二。初主。二伴。(己)今初。此亦释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卽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己)二伴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戊)二结示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上重重无尽总归极于一声名号)。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二。初揭示无上因缘(此科关系极大)。二特劝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然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丙)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才)生(彼土)者。皆是(三种)阿鞞跋致。其(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向。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极乐净宗如此如此)。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丙)二特劝
  
  舍利弗。(如上无上大事因缘)众生(幸得)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不可算数一生补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其数甚多。故云诸。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便升沈硕异。苦乐悬殊。乃暂同(石火电光)。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徧满国土。如众星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为师友(多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埙如[竹/厂/虎]。同尽无明。同登妙觉。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职。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方是极乐净宗)。刹网所不能例。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实话)。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卽指深信。深信发愿。卽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世有此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故为极力道破)。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浏览:47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0/17 15:15:4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三)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二)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一)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上(三)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二)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上(一)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 (收藏于2015/1/16 14:04:41
释智旭原跋 (收藏于2014/10/17 15:24:12
释智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七) (收藏于2014/10/17 15:24:12
释智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 (收藏于2014/10/17 15:24:1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释智旭周易禅解卷第一(访问1671次)
释智旭菩萨戒羯磨文释(访问1263次)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二) (访问1166次)
释智旭中庸直指补注(一) (访问1125次)
释智旭见闻录(访问1082次)
释智旭周易禅解序(访问1039次)
释智旭周易禅解卷第三(访问915次)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二) (访问879次)
释智旭周易禅解卷第九(访问856次)
释智旭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一) (访问84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时空过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8/28 8:57:1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