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辛亥革命纪念园__张文襄公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园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504号馆文选__张文襄公选集

張文襄公選集三(十一)

张之洞

  張文襄公選集三(十一)
  
  ·致安慶福撫臺(光緒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未刻)
  
  海州近日尚無警,各營已到。昨唐電:『臺灣洋面尚靜,無沈倭船事』。洽。
  
  ·致俄京許欽差(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寅刻)
  
  聞和議已成,倭虜貪很萬狀,據朝鮮、賠巨款、割要地,凡已占遼境東至旅順營口、臺灣全島皆屬於倭。此合肥致盛道電,必非虛語。從此中華何以自立?令人痛憤髮指。尊電及爵堂電,皆云俄允俟倭索太過,約鄰勸讓。查俄、土之約,土雖已允,各國脅而改議;此事於俄利害相關。上年俄皇在倭被刺,今李相亦然;凶狡詭謀,各國共見。
  
  倭占韓、占遼,盡據東方海面,俄亦事事受制;此乃地球實事,並非縱橫虛談。請閣下急速面謁俄皇,瀝懇相助。俄與本朝,乃二百餘年盟聘之國;交久誼親,不比他國。倭若得志,斷不能為中國之睦鄰守約。三年前俄皇遊歷漢口,僕周旋數日,甚為款洽。深承優待,其意甚殷;面言鄙人情誼,他日必不能忘。回國後,尚令俄領事寄語致謝。此時僕本擬自行電懇俄皇,為包胥乞秦之舉;特以中國大員向未聞有與各國之君通電之事,未敢冒昧。特請閣下代為轉陳,務達鄙意,誠切懇求;若肯代解危急,我國家必有以報。無論能否往助,總須聽其回復一言。國家安危所關,但有一線之機,必圖挽救。謀國不臧,敗壞至此,可為痛哭。盡此心力,彼此同之。盼示復!養。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卯刻)
  
  公身處危島,屢陳忠讜,敬佩萬分。頃接盛道電云:『李相創口漸愈,子未取出;約已定廿三畫押,即回津。遼東至營口又全臺均割,賠款三萬萬』等語,可駭已極!遼地或指已占者,然北無旅順、南無臺灣,中華海面全為所扼。此後雖有水師,何從施展?梗遼、瀋之路,扼津、登之喉,臥榻養寇,京師豈能安枕?北洋三省沿海水陸永遠不能撤防,國用如何能支?畏倭如是,各大國必將肆意要挾,如何能拒?三萬萬何從搜括?此後何論自強,直恐不能自立矣!大局敗壞,切齒痛心。不思倭寇止有此數,中國甚廣,豈能百道並攻,懸軍深入?彼所恫愒,惟在犯京;暫時巡幸以避凶鋒,關內援軍日多、軍械漸集,二百餘營何至不能一戰?即有敗挫,豈能盡掃諸軍!彼陸路深入數百里,軍火、餉需皆須來自海外;截其歸路,一潰即不支矣。英、俄各國以我空言求助,故藉局外為辭;既肯以地與倭,何不以僻遠之地賂英、俄,於全局尚無妨礙?至商務等事,更可通融。有助則必勝倭,勝倭則兵威振,各國仍不能藐視;何至甘受倭之吞噬哉!僕自去秋至今,屢次電奏瀝陳,深遭時忌。近已與王使之春電商,購得兵輪十艘,洋將琅威理、洋兵二千三月到華。船砲價二百萬鎊,用費一年約二百餘萬兩;款系王借,已電奏。但和局已定,恐難允矣。時局如此,愧疚憤恨,聊為公發之。養。
  
  ·致天津盛道臺(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亥刻)
  
  有人自津來電云:『條約十款:一、割臺灣;二、要奉省邊境;三、賠費三萬萬;四、駐兵威海;五、遍地通商;六、屯兵八千;七、管各機局;八、管鐵路;九、商辦樞府;十、韓自主』等語。又有人云:『繳收砲臺軍械、臺械』。系指何處?以上各條,是否的確?此外,尚有何款?切懇即速明晰電復!敬。
  
  ——以上見「全集」卷一百四十四「電牘二十三」。
  
  ·致總署(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午刻)
  
  聞和議各條,不勝焦灼痛憤。倭寇狂悖至此,種種顯然利害。中外諸臣必已懇切陳奏,無待洞瀆陳。其中如旅順不交還及威海劉公島駐兵、天津駐兵各條,尤為可駭。查旅順、威海,乃北洋門戶;若倭不退還,則北洋咽喉從此梗塞。以後雖有水師,何處停泊、何處修理?旅順、劉島常駐倭船,天津又駐陸兵,近在肘腋;旅順到津沽、山海關皆一日,到煙臺尤近。彼日肆要挾,稍不滿欲,朝發夕至。且倭約各條,貪苛太甚。臺灣民悍,不甘屬倭,必然啟釁;各省軍民,必然痛恨深怒,斷不甘心。稍有支節,彼即謂不依條約,立刻生事;彼時戰不及戰、守不及守、和不及和,即欲暫避亦不及避。倭性凶狠,不比西洋,其禍豈堪設想!查要倭各條之害,聖明豈有不知;朝廷所以勉為和議者,不過為保全京城根本,姑冀目前粗安,徐圖補救。若照倭索諸條,更是自困、自危之道;雖欲求目前旦夕之安,亦不可得。又洋報,有與「中國聯合以備戰守」一條,大略是為中國經理各省機器製造局、鐵路等事;尤為險詐。查購買洋械,本難常恃;幸各省尚有數局可造槍砲、彈藥,稍資接濟。經此倭事創鉅痛深,正須急籌鉅款,極力擴充;運兵鐵路,亦須量力修造。今若令倭干預,則內地軍火運道皆在倭掌握之中;水師既不能再振,陸軍亦不能自主,中華何以立國?且倭踞威、旅,則自遼陽以至威海榮城,周回二、三千里,處處水陸皆須永遠設防,所費太鉅;當此賠款鉅萬之際,經費將從何出?至蘇杭織絲綢、川楚織紗布,則各國亦必效尤改造土貨,中國工商生計從此盡矣。海軍無歸宿、陸兵無利器,威、旅棄則京畿無屏蔽,商民貧則軍餉無來源,各國欺陵,人民嗟怨,外患迭至、內變將作;恐系大學士李傷重昏迷之際,李經方等冒昧應允。竊惟遣使議和,乃朝廷休兵息民之盛德、顧全大局之苦衷,洞雖愚蒙,亦知仰體;斷不敢為大言迂論,以瀆宸聰。所慮者,京城不能安、和議不能成,不論遠患,先有近憂。伏望聖明熟思深察,可否敕下王大臣等迅速會議,設法補救?以候聖裁。但此時總須乞援,方易措手。惟有速向英、俄、德諸國力懇切商,優予利益,訂立密約,懇其實力相助,問其所欲,許以重謝,絕不吝惜;無論英、俄、德酬謝若何,其去中國較遠,總較倭患為輕。此時先懇各國公同告倭,令其停戰議約,以便從容籌辦,尤為緊要。迫切上陳,萬分惶悚。請代奏!宥。
  
  ——見「全集」卷七十七「電奏五」。
  
  
 浏览:26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8 11:04:2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二)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一)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二)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一)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九)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八)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七)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六)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五) (收藏于2014/7/3 14:31: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之洞劝学篇 内篇(一) (访问2682次)
张之洞劝学篇 外篇(一) (访问2050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一 经部 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第二(下) (访问1764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三 子部 天文算法第七 (访问1687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三 子部 农家第五 (访问1644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一) (访问1643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二) (访问1635次)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二) (访问1487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五) (访问1476次)
张之洞劝学篇 内篇(二) (访问144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