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辛亥革命纪念园__张文襄公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园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504号馆文选__张文襄公选集

張文襄公選集二(二十七)

张之洞

  張文襄公選集二(二十七)
  
  ·籌辦劉永福內徙情形摺(光緒十一年六月初六日)
  
  竊臣於二月二十三日欽奉二十二日電旨:『法人現來請和,於津約外別無要求;業經允其所請』等因,欽此。同日又奉電旨:『劉永福一軍,必須妥為安插』等因,欽此。臣查津約第一條,有『無論何人侵犯北圻,中國均應保全護助』之語。法人此條之意,即指劉永福而言。法與永福仇釁山積,永福不去越,則法人必不相容;中國既不能違約而助永福,然永福曾經授職統軍為國宣力,亦斷無代法人剪除之理。惟有令其去越,則葛藤自解;既可結束款局,兼可保全猛將。其時適接雲貴督臣岑毓英咨電,謂永福遣弁來粵募勇,意欲東來就餉。該督詞意,甚以永福離滇赴粵為喜。此臣調屯思、欽之議所由來也。
  
  嗣經委員孫鴻勳等賫文赴越,傳達停戰撤兵諭旨。該員親見永福,剴切宣諭。據永福面稱:感激天恩,深願內徙;惟在越年久,部多累重,但求妥為措置,俾得成行。委員帶回一稟,內有請示數條:一、求帶舊部三千人入關。一、請給木質關防,以資統率。一、歷年軍士戰沒者家屬皆加收養,約有數千家,義難棄之;此項丁口,求為安置。一、歷年出力傷亡將士,乞臣奏請獎卹。一、積年砲械甚多,乞為設法運致。一、備言保勝險要,擬令其子通判劉成良留守其地,以固滇防等語。臣體察情形,若不許其統帶數營,則心不自安,又似置之閒散,必不樂於內附。多帶越眾,則其部下不盡馴謹,恐日後轉為永福之累。因岑毓英咨有『劉部並招回黃部不過二千人』之語,故許其帶一、二千人;如得力舊部不多,數百亦可,不必勉強湊數,以少為佳。入關後,必令募足五營。關防,許其入邊發給。其餘眾丁口,則令給貲留越安業謀生。獎卹,則允為上請。砲械,則告以精者酌帶,粗者稟商岑毓英酌辦;內地精械甚多,毋庸搬運勞費。至其子劉成良留越一節,則駁飭不准。以前餉項、目前資費,則咨照岑毓英於解到劉餉從寬發給。當經逐條批答,並咨岑毓英轉飭酌辦,兼令唐景崧加函催促各在案。獎卹一條,當經電奏,仰蒙俞允由臣奏請。種種招徠,無非欲其速入邊關,早定款局;復派總兵馬宗駿、州判孫鴻勳等再往敦趣。乃接岑毓英函咨,但云『五月中啟行』。唐景崧接永福四月二十七日來信,亦無准期。而法人方且坐踞澎湖,以待保勝之退;嚴旨屢下,西顧憂勞。若再遷延相持,成何事體!
  
  查永福征戰越境二十餘年,根深柢固;一旦盡棄故壘、重覓新巢,實非容易。自法攻北圻以來,越官率多依附永福;聞其內調,咸詣委員請留。今滇軍已撤,越人糾眾拒法者甚多,更必藉永福以為固。雖永福左育敗後部眾多離,而其積威虛聲,尚足悚動法越。法酋勃里也及五畫以下兵官,日向委員探問永福之去否。以臣揣之,大抵永福一人甚願內徙,而難免不為部眾所累、越人所留;不來則懼負朝恩、來則重棄故土,是以動多牽制,大有進退維谷之情。昨據永福二月遣來募勇之營官劉正興面稱:接永福信,知已將資產陸續變賣遷移,如因道遠累重猝難赴粵,亦必讓出保勝,就近先移滇境等語。惟是廣、越相去二千餘里,該軍實情殊難遙度。岑毓英近在咫尺,其撫馭機宜,可以隨方因應;宣慰操縱,似尚非難。臣又嚴檄永福,令其迅速啟程,遵旨先入雲境,再議東行。一切措置之法,迭次函檄批稟俱已周詳。其有未盡事宜、變通辦法,令其就近稟商岑毓英酌辦,不得以聽候粵批為詞,亦毋庸俟委員到彼,致稽行期;並函致岑毓英:永福應帶若干人?先到何處屯紮?餘眾若何安置?輜重砲械若何運致?或竟難赴粵,止肯稍移至滇邊地界,悉請該督就近裁酌。並囑察其是否果能離越?如實有為難之處,亦令其切實稟覆,飛速奏達,上聽聖裁。
  
  所有催調劉永福近日情形,除隨時電奏外,理合繕摺具奏。如有諭飭辦理之處,仰懇先由電旨傳達,俾臣早得奉到遵行。
  
  旨:『覽奏均悉。前據岑毓英電奏:「劉永福一軍,據報於五月二十四日起程赴粵。沿途夫役、糧米,已飭開化、廣南兩府備辦』。諒可遄行無阻。目下該提督計將抵粵,即著該督懍遵前旨,飭令迅赴思、欽一帶,妥為安置。欽此。
  
  ——見「全集」卷十二「奏議十二」。
  
  ·致總署、天津李中堂(光緒十一年六月初九日)
  
  法教入內,總以中國海面無法船為斷。今澎湖未退,閩省未令法入,軍民皆知,眾怒未息。法商、教遽欲入粵,似非定約本意。目前裁勇數十營、被水災民數萬,教士驟到各屬,必然生事;教入粵西,尤多不便。商之文武僚屬、將弁,皆曰「不可」。英領事賀璧理目擊情形,亦深謂「緩來為宜」。前託稅司商法領事緩入,以期安穩;意似相信,允緩八日。年來體察洋情,若事由外省商辦,較易商量。不止一端,彼不過姑聳巴使向總署妄求,以圖嘗試;若以外省難辦謝之,臣之洞當囑稅司或他國領事婉致熟商,務求妥善,以紓宸廑。總之,法人氣餒力敝,沿海及各國皆知,斷不致再生枝節。粵省法並無商傳教,何爭此數日?此乃得步進步。若彼兵船尚踞我地,遽令教士入口,流弊太多;且中國示弱太甚,將為各國所輕。伏懇聖明熟思,並垂詢北洋,敕其妥籌,必能商緩。臣之洞為防患息事起見,實無與去年諭旨相背之處。請代奏!佳。
  
  總署來電(六月十二日巳刻到)
  
  本日奉旨:『「張之洞電奏法教入粵流弊太多、示弱太甚」等語。傳教載在條約,上年七月降旨用兵,尚諭令保護法國教民。現在基隆已退,被擄弁兵均已收回,法使業已到京;教士照約入口,有何示弱?澎湖尚未退出,正以雲督撤兵稽遲為藉口;若再因阻教入粵,別添枝節,以致澎湖久踞不退,其為示弱不更甚耶?此等緊要關鍵,豈能輕聽僚屬、將弁之言,有意阻撓!如地方莠民藉端滋鬧,全在該督嚴飭彈壓。果能實力奉行,何至生事?賀璧理致法領事信,有「法教入粵,粵督不願」等語。何以向該督言,亦謂「緩來為宜」?恐不足據。著張之洞速即出示曉諭,准令教士入口,以昭大信;勿得再存意見,轉啟群疑。設有僨事,惟該督是問。欽此』。真。
  
  ——見全集卷七五「電奏三」。
  
  
 浏览:31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8 11:04: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二)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一)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二)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一)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 (收藏于2014/7/3 14:31:36
张之洞卷四/集部(九)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八)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七)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六) (收藏于2014/7/3 14:31:35
张之洞卷四/集部(五) (收藏于2014/7/3 14:31:3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之洞劝学篇 内篇(一) (访问2682次)
张之洞劝学篇 外篇(一) (访问2050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一 经部 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第二(下) (访问1764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三 子部 天文算法第七 (访问1687次)
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三 子部 农家第五 (访问1644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一) (访问1643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十二) (访问1635次)
张之洞卷 五/丛书目(二) (访问1487次)
张之洞卷四/集部(五) (访问1476次)
张之洞劝学篇 内篇(二) (访问144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