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504号馆文选__张文襄公选集 |
|
張文襄公選集二(二十二)
·致總署(光緒十一年四月十四日) 得確信,法毀澎湖房屋;分三街,建兵房,作鐵砲臺。三月內,共擄民船十六、七,勒船客作工。詢左同。又接左電:『臺灣錄孤拔告示,基、澎由法兵暫行駐守,華所得東京地由華兵暫行駐守;詳約定,即退』。是法並不責我先撤,赫德欺蒙朝廷,愚華助法;撤兵而後議約,已中詭計。岑因路滯,抵界稍緩;劉因累重,內徙難速。乃實情,非不撤;似可援孤拔此示以折法,免過促難辦。越員稟:『在越確知法畏劉,勃及法兵官諄探劉撤否』?趁岑、劉尚在越,詳約較易商。洞已屢召劉矣。請代奏!願。 李中堂來電(四月十一日申刻到) 赫來電:『法約十條,均已定妥』。鴻正與巴使繙譯校訂,二十內外當可畫押。鴻。 ——以上見「全集」卷七十四「電奏二」。 ·致福州左中堂(光緒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電奏稿,深佩。閱孤拔示,頓足大駭。孤明言華所得東京地,華兵暫守,約定再撤。赫德媚法,脅我先撤。種種失算,氣憤欲死。法殘義民,逃訴累累。總署、北洋據赫說,以為游勇假冒;夫復何言!望。 ·致福州左中堂(光緒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聞詳約十條,數日內即畫押,無非利法、害華之事。洞請發沿海、沿邊疆臣籌議,不報。洞前後電奏二十二次矣,三爭撤兵,餘爭條約、地界、商務、劉軍、義民;初則切責,後則不報。人微言輕,無術挽救。若再草草畫押,後悔曷追。公有回天之力,幸速圖之!但勿道洞言,切禱。望。 ·致天津李中堂(光緒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畫押宜慎,關繫國家萬年之計。赫德不足論,仍須公主持,勿貽後悔。望。 李中堂來電(四月十七日申刻到) 赫前電法,已議定字句,仍在商改;畫諾無期。事由中制,非鴻所能主持。諫。 ·致南甯岑宮保(光緒十一年四月十七) 雲軍保案,萬不可列敝銜;於義未協,切禱。洞才性遲鈍,餉既備而戰停、械大集而兵罷、軍入敵境而約成;有千里之心、無十步之效,致使公與萃老不能成恢越之勳,厚(?)帥、孫、吳不能殲踞臺之虜。彈指出血,疚責方深。至於籌運餉械各員,不能濟急,何勞之有?公如俯獎,候大咨到再酌。霰。 ·致南甯岑宮保(光緒十一年四月十九日) 接北洋轉總署十八來電:『本日奉旨:「李鴻章奏:法電稱吳稅司言雲督不肯退兵回界,謂須奉旨全退,方可欽遵等語。其言固不足據,但撤兵之期早經約定,且雲軍路遠,已議展十日。現在條款不日畫押,爽約之釁豈可自我而開?岑毓英惟當懍遵疊次諭旨,將全軍按期速撤至界;並與張之洞嚴催劉永福一軍如期撤回滇界,再赴思、欽。中外交涉,惟以信義為主。況中旨屢降,大計攸關在遠。疆臣未能深悉情形,何得於事及垂成,再生異議?將來設有貽誤,致蹈上年覆轍,該督等豈能當此重咎耶?岑毓英接奉此旨後,即將起程及何時抵界日期速行電聞。欽此」。即轉電雲督、粵督、等因,乞密電吳稅司速送岑督為要。鴻。巧』等語。洞已奏明,准永福帶兩千人;如得力舊部少,亦不必勉強湊數。入內地後,必令其帶四、五營。又求安置部眾孤寡眷屬,可許給一、兩萬金;除尊處存三萬全給外,如不敷,許到粵補。總望妥為勸慰,俾安心速行,至禱。效。 |
浏览:32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