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504号馆文选__张文襄公选集 |
|
張文襄公選集二(十七)
·致天津李中堂(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三日酉刻) 雞籠、澎湖約定何日退出?津約第一條「中國南界毗連北圻」云云,「均應保全護助」;「均」字之義,是否中、法公同保護?祈速示!江。 ——見「全集」卷一百二十四「電牘三」。 ·致總署(光緒十一年三月初四日未刻) 前奉廿二日電旨,令籌安插劉永福。前接岑咨並電,永福願東來就餉械,增軍力戰;岑已允准。洞因電飭其率五千人東來桂邊助剿;蓋劉願附粵、不願附雲,岑亦願遣。今和議定,劉籍在欽州、產在上思州,擬令統三千人屯思、欽捍邊,歸馮統調,必出力而又相得,且受約束,遠勝客軍。昨越酋電北洋,惟慮宣光一路;蓋畏劉也。劉屢年據保勝,稅養兵;今越擾利失,故劉肯棄之附粵。岑督近無電來,謹先電奏。此事無他辦法,岑見想無甚異同。請代奏!支。 ——見「全集」卷七十四「電奏二」。 ·致龍州唐主政(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五日子刻) 款局雖定,邊防難撤。貴部所添四營,仍速招;如有願用良將而在他營者,可向李護院求之。洞已電致黃守忠,速調率所部來。有旨令籌安插劉永福,洞奏請令屯思、欽一帶,統三千人捍邊,歸馮調遣,粵給餉械;望速催東來。緣此次和議,我兵止於邊界,劉若在越,亦必為法併,官軍不便援助;惟有附粵屬馮為長策,永為國家守邊大將,亦甚壯偉。可屬淵亭率所部來桂邊募足此數,詳議屯劄處所。正發電間,已奉電旨允准;速達岑、劉,即復。歌。 ——見「全集」卷一百二十四「電牘三」。 ·致總署(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五日未刻) 接總署電:『中、法約定,撤封口後,彼此勿運赴臺兵勇、軍火』;不勝焦灼疑惑。既禁濟軍,所謂撤封口者何事?若僅通各國商船,與我何涉?連日赴臺法船絡繹,何一不運,孰能查阻!不過禁我而已。然則赫德所議,我撤越軍、彼開封口之說,皆屬虛妄。臺、澎不撤,已不平允;今並口亦不開,是中國坐受欺詐,實可痛憤!數月後,臺則彼足我耗、越則我退彼進,設再有要挾,臺既難守、越亦難攻,竊恐雞籠終難全還,必有踞砲臺、屯水師之謀。懇敕北洋速與法商,令將臺口即日認真弛封,以符原約;並令勿添兵來華。告以彼不開口,顯然背約;越地將帥聞之,必皆憤怒,撤兵必不能速。以此為詞,及早力爭,大局幸甚!請代奏!歌。 ——見「全集」卷七十四「電奏二」。 ·致龍州唐主政、岑宮保、李護撫臺、馮幫辦、南甯岑宮保(光緒十一年三月初六日丑刻) 總署初五日來電:『本日奉旨:「張之洞電奏,擬令劉永福統軍屯紮思、欽一帶等語,所籌尚是。著該督與岑毓英商辦。欽此」。轉電雲督』等語。請彥帥妥籌指示辦法,並檄劉速來。請薇卿速遞彥師,善致淵亭。魚。 岑宮保來電(四月十一日戌刻到) 奉魚電,當即傳來面詢。劉初意頗不願遷,再三開導,始允從。惟欲帶四營。已准先帶二營。劉防兵添二營,意在多求盤費營餉。惟劉性情反覆,現雖應允北徙,有無更變,尚不可知。請斟酌代奏。英謹電。敬。 ·致龍州唐主政(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五日丑刻) 官軍入邊,梁正理輩若何安置?梁俊秀有何用法?游勇太多,以後恐常為邊患,望籌覆。臺站俟劉、黃輩到越後,再撤不遲。頃總署令委員赴越諭雲軍、劉軍撤回界,洞遣州判孫鴻勳往諭劉。事畢後,即偕劉入粵。先奉聞。歌。 ——以上見「全集」卷一百二十四「電牘三」。 ·致總署(光緒十一年三月十一日亥刻) 二月初,密運洋械到粵無彈,設法湊墊,共配毛瑟二千、「新林明敦」千、彈二百萬及槍砲藥、炸藥等;二月二十委員分解泉、廈、汕分起零渡。茲接廈回文、『廿九到廈,密雇船解』等語。惟初四接總署電,約定勿運臺械。此械發運到廈,均在署電先,此時必有已行者。連日接臺信、晤臺員,皆在澎湖失後;云泉州、鹿港民船仍可潛渡。若分多起,即或被截,所失有限;與兵勇冒險不同。且發運在前,彼亦難苛責。特署電既言約定,未敢有違,似宜籌一妥法,既免枝節,又備不虞,更善。此械是否聽其運渡,抑飭勿渡?請旨遵行。再,法電:新添兵八千,有一半已起程仍來東京。昨法兵輪一,自港赴臺。頃廉電:初六、初七又來二兵輪,泊北海口。詭謀難測,請代奏。真。 |
浏览:27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