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医中之圣李时珍
明代人物
87号馆文选__本草纲目__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之二 粱

李时珍

  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
  <篇名>粱
  内容:(《别录》中品)【校正】《别录》中品有青粱米、黄粱米、白粱米,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凉,故得粱名,皆各执己见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今世俗称粟中之大穗长芒,粗粒而有红毛、白毛、黄毛之品者,即粱也。黄、白、青、赤,亦随色命名耳。郭义恭《广志》有解粱、贝粱、辽东赤粱之名,乃因地命名也。
  【集解】弘景曰∶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耳。 胜之云∶粱是秫粟,则不尔也。黄粱出青、冀州,东间不见有。白粱处处有之,襄阳竹根者为佳。青粱江东少有。
  又汉中一种 粱,粒如粟而皮黑可食,酿酒甚消玉。
  恭曰∶粱虽粟类,细论则别。黄粱出蜀、汉、商、浙间,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胜于诸粱,人号竹根黄。陶以竹根为白粱,非矣。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而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亚于黄粱。青粱谷穗有毛而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粱,其粒似青稞而少粗,早熟而收薄。夏月食之,极为清凉。但味短色恶,不如黄、白粱,故人少种之。作饧清白,胜于余米。
  颂曰∶粱者,粟类也。粟虽粒细而功用则无别也。今汴、洛、河、陕间多种白粱,而青、黄稀有,因其损地力而斩获少也。
  宗 曰∶黄粱、白粱,西洛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不甚相宜。
  
 浏览:26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0 15:00:1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堇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水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萝卜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荽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邪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茼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8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干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生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收藏于2014/6/10 15:00:34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芜菁 (收藏于2014/6/10 15:00: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上下五千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2127次)
李时珍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千岁 (访问2063次)
佚 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访问2002次)
佚 名李时珍纪念馆(访问1957次)
神农网“医中之圣”李时珍(访问1870次)
佚 名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1771次)
佚 名李时珍与瑞香花(访问1660次)
佚 名古代笑话·名医戏官(访问1575次)
佚 名李时珍寄巧试药性(访问1527次)
佚 名李时珍的研究方法(访问144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柳艾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3 18:38:29
访客点评9546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12:26:17
访客我捐了大观本草柯逢时编著原本中南图书馆(评论于2007/8/4 19:58:0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