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医中之圣李时珍
明代人物
87号馆文选__本草纲目__草部第十六卷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麦门冬

李时珍

  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篇名>麦门冬
  内容:(《本经》上品)【释名】 冬(音门),韭(《吴普》)阶前草时珍曰∶麦须曰 ,此草根似麦而有须,其叶如韭,凌冬不凋,故谓之麦 冬,及有诸韭、忍冬诸名。俗作门冬,便于字也。可以服食断谷,一名仆垒,一名随脂。
  【集解】《别录》曰∶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普曰∶生山谷肥地,丛生,叶如韭,实青黄。采无时。
  弘景曰∶函谷即秦关。处处有之,冬月作实如青珠,以四月采根,肥大者为好。
  藏器曰∶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其苗大者如鹿葱;小者如韭叶,大小有三、四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
  颂曰∶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黄白色有须,根如连珠形。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江南出者叶大,或时珍曰∶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纹且坚韧为异。
  \x根\x【修治】弘景曰∶凡用,取肥大者,汤浸,抽去心,不尔令人烦。大抵一斤须减去四五两也。
  时珍曰∶凡入汤液,以滚水润湿,少顷抽去心,或以瓦焙软,乘热去心。若入丸散,须瓦焙热,即于风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且不损药力。或以汤浸捣膏和药,亦可。滋补药,则以酒浸擂之。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甘,无毒;李当之∶甘,小温。杲曰∶甘、微苦,微寒,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太阴经气分。
  之才曰∶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 。畏苦参、青 、木耳。伏石钟乳。
  【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本经》)。
  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别录》)。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藏器)。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嗽,治肺痿吐脓,时疾热狂头痛(大明)。治热毒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主泄精(甄权)。治肺中伏火,补心气不足,主血妄行,及经水枯,乳汁不下(元素)。久服轻身明目。和车前、地黄丸服,去温瘴,变白,夜视有光(藏器)。
  断谷为要药【发明】宗 曰∶麦门冬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虚热及虚劳。与地黄、阿胶、麻仁,同为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之剂;与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元素曰∶麦门冬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者,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
  杲曰∶六七月间湿热方旺,人病骨乏无力,身重气短,头旋眼黑,甚则痿软。故孙真人以生脉散补其天元真气。脉者,人之元气也。人参之甘寒,泻热火而益元气。麦门冬之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子之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兼益五脏之气也。
  时珍曰∶按∶赵继宗《儒医精要》云∶麦门冬以地黄为使,服之令人头不白,补髓,通肾气,定喘促,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盖有君而有使也。若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矣。此方惟火盛气壮之人服之相宜。若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也。
  【附方】旧三,新九。麦门冬煎,补中益心,悦颜色,安神益气,令人肥健,其力甚快∶取新麦门冬根去心,捣熟绞汁,和白蜜,银器中重汤煮,搅不停手,候如饴乃成。温酒日日化服之。(《图经本草》)消渴饮水∶用上元板桥麦门冬(鲜肥者)二大两。宣州黄连(九节者)二大两,去两头尖三、五节,小刀子调理去皮毛了,吹去尘,更以生布摩拭秤之,捣末。以肥大苦瓠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黄连末和捣,并手丸如梧子大。食后饮下五十丸,日再。但服两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二日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五十丸。合药要天气晴明之夜,方浸药。须净处,禁妇人鸡犬见之。如觉可时,每日只服二十五丸。服讫觉虚,即取白羊头一枚治净,以水三大斗煮烂,取汁一斗以来,细细饮之。勿食肉,勿入盐。不过三剂平复也。(崔元亮《海上集验方》)劳气欲绝∶麦门冬一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合,枣二枚,竹叶十五片,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南阳活人书》)虚劳客热∶麦门冬煎汤频饮。(《本草衍义》)不效者∶麦门冬(去心)一斤,捣取自然汁,入蜜二合,分作二服,即止。(《活人心统》)衄血不止∶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各五钱。水煎服,立止。(《保命集》)齿缝出血∶麦门冬煎汤漱之。(《兰室宝鉴》)咽喉生疮,脾肺虚热上攻也∶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下。(《普济方》)乳汁不下∶麦门冬(去心),焙为末。每用三钱,酒磨犀角约一钱许,温热调下,不过二服便下。(《熊氏补遗》)下痢口渴,引饮无度∶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细锉,以水一升,煮取七合,细细呷之。(《必效》)金石药发∶麦门冬六两,人参四两,甘草(炙)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饮下,日再服。(《本草图经》)男女血虚∶麦门冬三斤(取汁熬成膏)、生地黄三斤(取汁熬成膏)等分。一处滤过,入蜜四之一,再熬成,瓶收。每日白汤点服。忌铁器。(《医方摘要》)
  
 浏览:46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0 14:55:2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堇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水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萝卜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荽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邪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茼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8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干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生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收藏于2014/6/10 15:00:34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芜菁 (收藏于2014/6/10 15:00: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上下五千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2156次)
李时珍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千岁 (访问2115次)
佚 名李时珍纪念馆(访问2038次)
佚 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访问2031次)
神农网“医中之圣”李时珍(访问1897次)
佚 名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1830次)
佚 名李时珍与瑞香花(访问1696次)
佚 名古代笑话·名医戏官(访问1619次)
佚 名李时珍寄巧试药性(访问1594次)
李儒科李时珍与武当山(访问148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柳艾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3 18:38:29
访客点评9546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12:26:17
访客我捐了大观本草柯逢时编著原本中南图书馆(评论于2007/8/4 19:58:0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