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线纪念馆(纪念园,网络公祭)
自然灾害遇难者园区四川汶川大地震网同名馆

震区护士:我是称职的护士但不是孝顺的女儿

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人物:许萍
  
  身份:都江堰中医院护士
  
  特写:许萍从中医院住院部大楼的废墟中奇迹般地爬出来,随后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许萍年过七旬的父母也被掩埋在坍塌的房屋中,然而为了坚守岗位,许萍只回去看过两次。
  
  对于人的一辈子来说,似乎没有比这更痛苦的选择:一边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一边是职业使命。5月12日地震发生后,这样的艰难选择落到了一个人身上,她就是都江堰中医院护士许萍。
  
  地震发生后,许萍的父母也被废墟掩埋。许萍回家看了一次,然后就一直坚持在灾情最为严重的中医院住院部大楼搜救遇难者。
  
  许萍拒绝接受记者采访,拒绝透露自己姓名,更不愿意面对记者的镜头,在与记者面谈中,她始终戴着医用口罩。记者看到了一双坚定、疲惫同时又充满自责的双眼。“我可能是一个称职的护士,但一定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许萍说。
  
  妹夫:我们对她是有成见的
  
  12日下午发生地震时,许萍正和同事在中医院住院部大楼4楼值班,不到10秒钟,高达6楼的住院部大楼瞬间夷为平地,而许萍竟然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后奇迹般地顺着光亮爬了出来,手和脚只是受了些轻微擦伤。事后,她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整栋大楼将100多个生命掩埋,很多同事再也不能从这里走出来了。
  
  当天下午,许萍就投入了救援。她没想到,自己父母居住的原防疫站家属楼也出现垮塌,父母也被废墟掩埋。
  
  “昨天我从金堂回来后,到中医院找到姐姐,她和我们回家看了一眼就又回医院工作了。家到医院步行不到10分钟,但父母被掩埋后,她只回了两次家。”妹夫胡久林告诉记者,家人对许萍的行为是有一些成见的,毕竟是生养自己的爸爸妈妈呀。胡久林指着挂在废墟里的衣物,“那是我从里面找到的爸爸的衣服,叠得好好的,他们应该还在。”说到这里,胡久林哽咽了。
  
  丈夫:她加班已是家常便饭
  
  许萍的爱人老陈呆呆地站在已是一片废墟的家属楼前,岳父岳母现在已经在废墟中度过了48个小时,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哪怕没有受伤,但在狭小的空间内不吃不喝两天,情况真的不好说。
  
  胡久林性子很急,焦急的他一直在搜救现场走来走去:“许萍跟她爸一个样,老实、肯干,老爷子原来是防疫站副站长,但一家人在卫生系统中上班的也只有许萍。当年给许萍的妹妹许蓉找工作,老爷子亲自带着许蓉到二纺厂去考试,父女俩都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讲原则。”
  
  老陈一家人早已经习惯了许萍的工作。和许萍一样,老陈也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简单地说:“许萍节假日加班都已经是家常便饭,原来也说起过换工作,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和现在的人不一样。”许萍现在每天都在医院,这两天都是老陈在张罗搜救老人。
  
  老陈说,现在女儿在龙泉读大学,尽管女儿坚持要求回都江堰看一看,但家里还是没有同意。“外公外婆现在的情况当然不能给她说,家里的小孩都是两位老人带大的,她晓得了会受不了。”因为许萍工作的原因,很多事情老陈不得不一个人来承担。
  
  同事:许萍真的不错
  
  都江堰中医院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在这里采访时,几位医生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许萍真的不错”。关于许萍不顾自家日夜坚守岗位的故事,早已在医院传开。
  
  “许萍应该是1981年就来了,她几乎是都江堰中医院最老的护士了。”护理主任王姐对许萍的工作经历一清二楚,“当时医院只有四个护士,两个在门诊,住院部就只有我和她,我们24小时轮一次班。”
  
  “我们一起并肩工作了20多年,我再了解她不过,责任心强、热情、爱帮助人、性格好。我们刚到医院的那个时候什么事都做,打扫卫生、缝补枕头,我们一样充满激情。”王姐继续回忆。许萍却不愿意把自己的这些精彩故事都讲述出来。事实上,她几乎从来没有完整回答过记者一个问题。
  
  昨天下午,记者随同许萍又回了一次家,这是她第二次回去探望父母的情况。记者连走带跑也赶不上她的脚步。父母现在生死未卜,而自己的工作却要求她必须放下亲情,白衣天使或许本就应该承受这样的事实,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只有许萍自己才能体会。
  
  后续: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搜救现场传来消息,许萍的母亲有极大的生还可能,目前武警正在奋力救援。当记者回中医院后,老陈恰好骑车过来将好消息带给许萍。许萍没有发现记者也在旁边,将口罩取了下来,这是记者第一次看到许萍的脸,那是一张善良、坚定、慈祥的脸庞,可能是因为休息不好,50来岁的她眼圈很红,脸有些浮肿。
  
  记者没有听清他们的对话,但看得出来,老陈希望许萍能够一起回家,许萍拒绝后,老陈显得不太高兴。双方没有说上几句后,许萍又回头走向医院的临时帐篷。记者看到一个弱小却又异常伟大的背影:她用右手擦拭了一下眼睛,然后把口罩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据初步估计,中医院住院部大楼掩埋的人数超过100人,截至昨天晚上,已从废墟中搜救出十余名生还者,另有28人已确定死亡,其中包括3个新生儿。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李杨
  
  
 浏览:64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5/15 11:46: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重庆商报女生获救后自责未找人救同学(收藏于2008/5/18 10:24:26
新京报46岁男子被困129小时后截肢保命(收藏于2008/5/18 10:20:45
扬子晚报洪水威胁青川北川 记者见证万人携手有序撤离(收藏于2008/5/18 10:18:19
新京报局长被埋5天仅头部受轻微擦伤(收藏于2008/5/18 10:15:35
扬子晚报女子被埋124小时获救 废墟中只喝过一点雨水(收藏于2008/5/18 10:14:10
扬子晚报江苏救援队昨救出被困120小时的青年(收藏于2008/5/18 10:11:26
扬子晚报老班长9小时生死对话挽回年轻生命(收藏于2008/5/18 10:08:05
新京报获救女子:我不相信36岁就会死掉(收藏于2008/5/18 10:05:14
现代快报顶着溃堤危险再救一人(收藏于2008/5/18 10:02:38
现代快报北川副县长:你们去救其他人吧(收藏于2008/5/18 9:59:5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地震前蛤蟆蚂蚁搬家孔雀大象狂奔(访问4038次)
成都商报男人马建:从寻人到救人(访问2409次)
社论社论:救人抗灾生死时速 民吾同胞共渡时艰(访问2200次)
地震面前见真情(访问2180次)
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死者安息,生者加油(访问1976次)
成都晚报编辑部评论:我们在一起的时刻(访问1920次)
周东飞周东飞:再大的灾害我们共同面对(访问1830次)
重庆商报女生获救后自责未找人救同学(访问1827次)
扬子晚报老班长9小时生死对话挽回年轻生命(访问1752次)
新京报社论新京报: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访问173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11111111111(评论于2009/12/3 17:41: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6/6 20:52:26
chinaspirit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22 0:51: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20 19:47: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17 23:47: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