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线纪念馆(纪念园,网络公祭)
自然灾害遇难者园区四川汶川大地震网同名馆

幸存孩子讲述地震时经历:在废墟下一起唱歌

新京报

  不怕死人怕晃动
  
  16岁的李安宁现在最怕的就是摇晃,躺在担架上,抬她的人小心翼翼,生怕一点的晃动使这位女孩惊叫起来。
  
  “我连死人都不怕,可一摇晃就特别害怕。”她说。
  
  两天前的5月12日中午两点半左右,李安宁正在她所在的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地理课。教室突然就摇晃起来。李安宁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20秒钟吧,楼就塌了,三、四、五三层楼砸在了一起。
  
  李安宁透过微弱的光亮看到了同学李远峰,因为当天李是值日生,穿着白上衣,李还保持着坐着的姿势。“我抓住他的手,喊他的名字,一点反应都没有,开始时他的手还是热的,一会儿就凉了。”
  
  李安宁说,因为身子被砸中动弹不得,她只能大声地喊着同学的名字,三个平时要好的女同学就躺在她身边,却够不到,后来知道三个同学都死了。
  
  在黑暗中呆了很长时间,大约有10个小时吧,李安宁说,一些苏醒过来的、活着的同学就一起喊话。有人大声喊:“高一七班的,我们要出去,要挺住。”还有的人喊:“我们出去了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知是谁起的头吧,我们活着的人都开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齐唱,唱流行歌曲。”李安宁说,她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唱的一首歌是光良的童话,里面有一句“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躺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走廊上,李安宁等着医院的救治。她的左腿骨折了,但李安宁没有显出疼痛的样子,这位文静的女生看着我们笑笑:“没事,我不怕疼。”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
  
  李春春5岁,一个人占着医院的一张床。同一病房里的家属们说,这孩子可怜,父母到现在没有音讯,可能都没了。
  
  一有人问起她的情况,李春春就掀起背心,让看她肚皮上的字。这是一位送她来的警察帮她写的,写的是李春春的名字和她父亲的名字:李华益。
  
  李春春穿着一件粉色的小毛背心,梳着两条辫子,辫子上打着黄色的发结。“头发是妈妈梳的。”李春春说,但从地震发生后,她就再也没见到妈妈。
  
  小姑娘是安县小坝子乡的人,在她的记忆里,地震发生时,她正和奶奶一起去幼儿园的路上。“石头砸我,砸我的脑袋和眼睛。警察叔叔救出来的。”
  
  “奶奶呢?”
  
  “奶奶没了。”
  
  还是无忧无虑的年龄,除了偶尔会说“想爸爸,想妈妈”。李春春也会扳着手指,数她爱吃的东西:苹果、香蕉、橘子,还有鱼。问她10加2等于几,数了半天手指,然后告诉你:等于6。
  
  李春春说,她在幼儿园读中班,那天下午老师是要教她们唱歌的,她还唱了一段老师教过她的歌:“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下来,坐呀坐下来。”
  
  李春春脸上还有一片片的伤痕,护士告诉她痒了也不要抓,她很听话。有时就不停地扯自己的袜子。
  
  同一病房的家属们说,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从来不哭不闹,很活泼,给她什么就吃什么,也不挑食。
  
  李春春拿起一包志愿者送的纸包装奶喝起来,喝完了她说:“我想妈妈。”
  
  爬出废墟不喊一声疼
  
  和李春春的活泼好动比起来,申小玉更多的是靠在病床的被子上一言不发。她的脸上仍有厚厚的血痂,眼睛肿得眯在一起。
  
  负责看护小玉的志愿者杨东梅说,别看这个孩子才四岁,可显得特别坚强,她被送到医院时仍满脸是血,送她来的救援人员说,申小玉是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的,而她的家人可能都没了。
  
  问她时,申小玉没有再提自己爬出来的事,只是说,是警察叔叔来救的。
  
  申小玉穿着一件肥大的上衣,是好心人们送来的衣服。
  
  由于小玉的坚强,看护她的人们更多了一分怜爱。“乖乖,疼吗?要疼就说一声。”申小玉摇了摇头。
  
  “这孩子可懂事了。”杨东梅说,小玉是颅内伤,脸上的伤有可能会毁容。别人都对她心疼成那样,但这孩子从不喊一声疼。
  
  申小玉也是北川县送来的,但具体地址不详。她记得爸爸叫申树能。
  
  他们都叫小“震生”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绵阳最大的医院,接收了大量伤员,也有为数不少的孕妇。
  
  昨天凌晨2点半,在医院的临时帐篷内,刘鸿丹的儿子出生了。刘鸿丹的家在安县新县城。她今年22岁,按预产期,是6月8日生产。
  
  “都是地震闹的,提前了半个多月。”刘的丈夫说。
  
  刘鸿丹回忆,地震时,她和妈妈在家里收拾油菜籽。房子一摇晃,娘俩赶紧往外跑,刚一出来,房子就倒了。
  
  “连鞋都没穿就跑出来,下午肚子就开始疼了。”刘鸿丹说,当时县里的医院也塌了,一家人没办法,就往绵阳来,幸亏有好心人,用一辆小车把他们送了过来。
  
  刘鸿丹说,还没想好给娃娃起名字呢。但她的丈夫说,已经起好一个小名了,“就叫杨震,因为跟地震有关。”刚刚来到人间不到20个小时的杨震在妈妈怀里睡得很香,这个7斤2两的小家伙并不知道,自己竟然跟这场特大地震扯上了关系,成为一个出生在防震棚里的小“震生”。
  
  比刘鸿丹晚半个小时,颜学兰的女儿出生了。颜学兰也是刘鸿丹的老乡,安县塔水镇的。颜学兰生产时,帐篷里非常冷,外面的雨下得好大,她冻得牙齿一直在发抖。
  
  因为物资缺乏,颜学兰们每天只能吃到鸡蛋。
  
  “我们现在最好是能喝上鸡汤,要不都没有奶。”颜学兰说话时,丈夫侧过脸默默抹泪。
  
  
 浏览:58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5/15 9:57:3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重庆商报女生获救后自责未找人救同学(收藏于2008/5/18 10:24:26
新京报46岁男子被困129小时后截肢保命(收藏于2008/5/18 10:20:45
扬子晚报洪水威胁青川北川 记者见证万人携手有序撤离(收藏于2008/5/18 10:18:19
新京报局长被埋5天仅头部受轻微擦伤(收藏于2008/5/18 10:15:35
扬子晚报女子被埋124小时获救 废墟中只喝过一点雨水(收藏于2008/5/18 10:14:10
扬子晚报江苏救援队昨救出被困120小时的青年(收藏于2008/5/18 10:11:26
扬子晚报老班长9小时生死对话挽回年轻生命(收藏于2008/5/18 10:08:05
新京报获救女子:我不相信36岁就会死掉(收藏于2008/5/18 10:05:14
现代快报顶着溃堤危险再救一人(收藏于2008/5/18 10:02:38
现代快报北川副县长:你们去救其他人吧(收藏于2008/5/18 9:59:5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地震前蛤蟆蚂蚁搬家孔雀大象狂奔(访问4113次)
成都商报男人马建:从寻人到救人(访问2459次)
社论社论:救人抗灾生死时速 民吾同胞共渡时艰(访问2243次)
地震面前见真情(访问2227次)
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死者安息,生者加油(访问2028次)
成都晚报编辑部评论:我们在一起的时刻(访问1963次)
周东飞周东飞:再大的灾害我们共同面对(访问1870次)
重庆商报女生获救后自责未找人救同学(访问1868次)
扬子晚报老班长9小时生死对话挽回年轻生命(访问1808次)
新京报社论新京报:救灾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访问177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11111111111(评论于2009/12/3 17:41: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6/6 20:52:26
chinaspirit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22 0:51:2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20 19:47: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17 23:47: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