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人:营口日报记者刘俞秀时间: 2007-5-19 18:49:54
评论>>[现0条]←点击评论 主题:浸透心灵的感动(2007年5月11日) 内容: 2005年8月大学刚刚毕业的我来到了《营口日报》,转眼间两年过去了,而《营口日报》也将迎来50岁的生日。与50年相比,我在报社工作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但两年来,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是太多的收获与感动,其中很多是令我终生难忘,浸透心灵的感动! 我是幸运的,成为2005——2006年度“感动营口”人物评选的参与者。虽然在2007年3月14日,“感动营口”人物评选的颁奖典礼结束了,但至今回想起来,就像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感动营口”人物神飞任宁川烈士是我无法忘记的一个人! 这个年仅26岁就壮烈牺牲的优秀飞行员,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深深地震撼!想起任宁川,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他牺牲时的情景:飞机突然发生了机械性故障,无法排除,只能迫降。任宁川可以跳伞的,但下面是一座城市,是他要保卫的老百姓!在生死关头,他掉转机头,将飞机开向郊区空地……飞机爆炸了,没有伤到一个老百姓,就连离7米远的农民祖坟碑的一个边一个角也一点没有碰到,可任宁川却壮烈地牺牲了,甚至尸骨无存啊…… 为他写颁奖词的那段时间里,我常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因为我写出的颁奖词与他的事迹相比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他聪明敏锐,心地善良,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努力地将每一分钟化作快乐向亲人、战友传递。作为一名开歼击机的军人,他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但随着那次勇敢的飞翔,最终他留下的是一份让所有人无法承受的悲伤,他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另一个世界,也长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任宁川颁奖词) 2007年4月4日,是任宁川的祭日。带着鲜花,带着我所有的敬重,到盖州市烈士陵园看望他。他的父亲老泪纵横地、断断续续地告诉儿子报社的记者来看他了。连声的“谢谢”,使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对于这些善良而无私的人,我能做的仅仅是将他们付之笔端,实在是太少了…… 为儿子发放 “廉政工资”的常学树;大山里的女校长丛素娥;圆山里人看电视梦想的高锡库;一心为学生的老师张冰;营口的“张海迪”李敬华;从冰窟窿中救出两个男孩的胡祥宇;用稚嫩双肩,担起家庭重担的王洋;直到去世我们才知道他默默资助贫困学子好多年的神秘好人赵忠昌;用生命保卫百姓财产安全,舍己为人的保安夏明…… 还有他们:《扶你走进大学门》中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爱心彩虹》中慷慨解囊的好心人;《“感动营口”人物评选》中感动营口的人们;《烽火岁月我经过》中战场上挥洒热血的战士;《我爱节约好榜样》中默默节约每一点资源的老百姓……每一个我参与的新闻策划,都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感动。我的思想里已积淀着那样多的爱与感动,他们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50年来,《营口日报》一代又一代的记者,用手中的笔,使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感动了自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今天,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心中无比自豪。作为《营口日报》大家庭中一名年轻的记者,要担负起传承报社“良知照亮生活、新闻服务社会”的重任。虽然今天的我还很稚嫩,但我会尽力做到最好。 在此要向报社的领导,我的部主任,我的同事们,道上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引导我走上记者的岗位,是这个职业让我体味到更多的感动,并学会珍惜感动,用感恩的心善待生活。 虽然《营口日报》50岁生日的时候,我刚刚加入。但在此我要许下一个愿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在记者的岗位上追逐梦想,用努力打造崭新的每一天。当《营口日报》100岁生日的时候,我还要为她庆祝! 说明:以上这篇文章,是任宁川烈士的父亲任祥美从互联网上《任宁川烈士纪念馆》的祭奠留言原文原样所复制粘贴于此的。任祥美在此向刘俞秀记者表示真诚的谢意,谢谢了!!! |
原文2007年5月11日 发表于《营口日报》 浏览:69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