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陆伟壮、金汉珍教授纪念馆

深切缅怀金汉珍教授:守护临床第一线

儿科医院党建学习

  编者按
    2011年,《复旦青年》记者对金汉珍教授、金汉珍教授之女以及金汉珍教授的学生进行采访,并撰写了《金汉珍:守护临床第一线》一文,引起良好反响。今日,复旦儿科党建学习平台重新分享此文给大家,共同缅怀金汉珍教授。
    金汉珍,一个在中国新生儿医学界响当当的名字。
    她拥有一份旁人望尘莫及的漂亮履历表: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于1952年创办,她是这家医院的第一任总住院医生。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于1953年建立,她是这间病房的第一任主治医生。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于1985年组建,她是这个学组的第一任组长。
    《实用新生儿学》于1990年出版,她是这本系统性专著的第1-3版主编。
    ……
    这个身高不超过一米六的女子已经与多少个中国新生儿科的“第一”关联起来。我们或许可以为她一一整理,但她本人却早已淡忘。不过有一点倒是她可以确认的:此生,她从不后悔做一名儿科医生。
    
    穿衣只穿“阴丹士林”
    “小时候,我们跟在她后面,她走,我们跑。”金汉珍的女儿告诉我们:“虽然她个子小,但是走路却非常快。”
    老人左手撑住桌面,右手撑住拐杖,从椅子里站起来,向卫生间走去。坐在她身侧的女儿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前,伸手要去搀扶她。老人头都不回,甩了甩手说:“我可以走,我可以走。”于是,仍旧佝偻着背,拄着拐杖,向房门慢慢地挪着小步子。
    棉布鞋在地面上擦出“嚓嚓”的声响。“她就是这个脾气,犟得很。”
    犟得很,金汉珍打小便是个“犟得很”的人。
    
    1920年,金家在汉口迎来了这个新成员。金汉珍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因此,父母都特别宠爱她,会经常给她买些漂亮的花裙子,可她却怎么都不肯穿。她只穿也只喜欢穿用阴丹士林(当时一种在学生中异常风靡的蓝色布料)做的衣服。她的小学校服是阴丹士林的,老师规定她们必须天天穿,她就乖乖听老师的话,一丝不苟地照做。不料,久而久之竟成了她日常穿着的偏好。
    金汉珍喜欢读书,可不喜别人打断她的清幽。为了寻找一个清幽的读书之地,她便在自家阳台上放了张桌子,在桌上放了几本书。闲来无事,她就寻到这安静的所在,一头扎到书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年龄在增长,可她的脾气却一点没改。幸运的是,凭着这脾气,她还在文化大革命中还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实惠。
    文革期间,金汉珍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病房从事后勤劳动。刚开始,造反派勒令她拖地板,要是一时半会儿她还能咬咬牙坚持下去,但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可就累垮她了。要知道,学生时代的体育考试,她经常是在老师的庇护下才能通过的。一次,造反派抽查这些“权威”背诵毛主席语录,金汉珍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远优于他人。造反派见状很是高兴,认为她觉悟高,便奖励她,让她放下拖把拿起扫帚。人们惊讶于她的记忆力,她就答道:“他们让我背,那我就认认真真地背吧。”
    
    学医从一句话开始
    或许这个理由会令不少人错愕,不过的的确确,金汉珍从医是从简简单单一句话——“毕业即失业”开始。
    金汉珍初中时,金家举家从汉口迁徙到宁波,她也随之进入甬江女中学习。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上海中学,来到上海念书。临近高中毕业,金汉珍听到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说法,这让她头疼不已。如何才能“毕业不失业”成了为数不多的能够难住她的问题。
    老师推荐数学、物理成绩向来突出的金汉珍报考理科专业,可她却颇感为难:学习理科之后该如何就业。一次,与她同龄的表哥从汉口来到上海,她便询问起表哥日后的打算。“我想要考医学院。”正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金汉珍如获至宝,立即把学习医学定为自己的目标:做医生至少可以不失业。
    1939年,就是抱着如此单纯的想法,金汉珍报考了国立上海医学院,并被成功录取。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上海遭到日寇侵略。于是,她便随着上海医学院辗转数千里,来到重庆歌乐山继续学习。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作为一所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的男生数量远多于女生,一个30多人的班级里通常只有7、8名女生。男生在数量上的强势甚至漫延到了专业上,在经过医学教育的全面培养后,男生在转入专业学习时大多选择外科、五官科,而女生更多的只得选择内科、妇产科。金汉珍受制于身材也只能选择内科。
    在她还是实习医生时,经常会有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把她唤作“小姐”(对护士的称谓),他们不敢相信她是医生,“哪有个子这么小的医生?”她心中便萌生了做儿科医生的想法。
    1945年,金汉珍学成毕业,进入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现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工作。此时,她的想法已经脱离了高中时代的空洞,不再仅仅为了一份工作而从医,而真正地将其视为自己的事业。她开始制定自己医生生涯的第一步计划。出于儿科的专业面比较狭窄,不利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她决定先从内科医生做起,经过三年时间的磨练后再转入儿科。在内科工作三年后,金汉珍最终踏入了儿科的病房。
    
    主治医生的一天
    195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成立,金汉珍和儿科医院的故事拉开序幕。
    1953年的某一天,儿科医院首任院长陈翠贞找到金汉珍说:“现在新生儿的病患多起来了,新生儿的情况又比较特别,所以要建立一间单独的新生儿病房,我希望你负责那里的工作。”
    院长一句话,金汉珍就干起活来了。新生儿病房设有5张床位,配备一名主治医生及一名护士,她们俩便是金汉珍主治医生和孔珍珠护士。新生儿科的雏形即是如此,从一个房间,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开始创业。
    创业之初,贪早摸黑是家常便饭。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金汉珍总不忘来到病房,查看病人的病情经过前一晚是否出现了新情况。几乎每个病婴每天的第一顿奶都是她和护士一起喂的。通过喂奶,她能获得病婴食欲的第一手资料。让护士报告这些情况并非不可,但她始终认为自己看到的才是最真切的。她目睹有的病婴把方才刚喝下去的奶全部呕吐出来,她考虑可能是孩子不能耐受乳糖引起的,于是她自费买了无乳糖的奶,急匆匆赶回家,拿来奶粉交给病婴家长,“这奶和一般的奶粉有些差别,孩子喝了不容易吐。”
    从八点起,她便坐在门诊室为病婴问诊。她对每一个病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都格外细致。通过观察病婴家长对孩子病史描述的反应、语气、表情等,她能够大致判断出其描述的可信度,并且记录下来,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日后,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她同样注重对学生们判断病史的可信度能力的培养。此外,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她也总会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备查考后更好解决。
    虽然门诊时间是上午八点至十二点,但金汉珍往往会在门诊室待到下午一、两点,才回家吃午饭。同样是从学校回家吃午饭的儿女们,几乎都见不到她的面;即便偶尔见到了,她也是二话不说,呼呼地吃完饭,丢下筷子便跑回医院。孩子们只知道她很忙,却不明白她究竟在忙些什么。
    回到医院的金汉珍片刻便再次出现在病房里,按每个病孩的需要加药、减药、换药或加营养。处理完这些,她又收起笔记本,马不停蹄地赶到儿科医院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试着从别人的经验中寻找早晨问诊时留下的疑难问题的答案。当某些问题解决后,她便把病症分析、治疗方案等各类信息丝毫不落地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找。
    晚饭后约六点钟左右,暮色已经降临,金汉珍回到病房,开始一天中最后一次的夜查房。新生儿不比年长儿童,病情变化难以预料,让她放心不下,她便反复嘱咐住院医生需要注意的病婴。当有的病人病情过于复杂或严重时,她会直接搬张陪客床睡在离病房不远的办公室内,或睡在办公室中以备万一。
    不论工作有多繁杂,她都坚持把临床实际放在首要位置。做了新生儿科的主任后,她仍然每天会亲自查房。她还规定,科室所有的主治医生必须亲自给病婴喂奶,这样才能了解到病婴的临床表现和第一手资料。单纯依靠仪器的数据远远不够,医生护士的密切观察更重要。
    到60年代初,新生儿病房便已经由一间迅速扩展到两间、三间,医生、护士的人数也逐渐增加;1972年儿科医院儿内科开始分专业,新生儿专业组成立,金汉珍担任组长;到80年代,新生儿科终于成立。时至今日,新生儿科已经有了3个病区、250张病床。
原文2020-2-9 发表于儿科医院档案公众号  浏览:24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20/3/9 11:02: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宜平,正佩金汉珍教授诞辰百年纪念会上的发言(收藏于2020/8/3 19:41:13
家属陆伟壮教授追悼会上家属致答词(收藏于2020/3/9 13:04:45
市六人民医院陆伟壮教授追悼会悼词(收藏于2020/3/9 13:02:05
儿科医院讣告(收藏于2020/3/9 11:26:24
邵肖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追忆金汉珍老师二、三事(收藏于2020/3/9 11:10:41
陈超严谨执着,勇于创新——缅怀我的老师金汉珍教授(收藏于2020/3/9 11:06:46
儿科医院党建学习深切缅怀金汉珍教授:守护临床第一线(收藏于2020/3/9 11:02:4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儿科医院党建学习深切缅怀金汉珍教授:守护临床第一线(访问249次)
市六人民医院陆伟壮教授追悼会悼词(访问209次)
儿科医院讣告(访问200次)
家属陆伟壮教授追悼会上家属致答词(访问198次)
陈超严谨执着,勇于创新——缅怀我的老师金汉珍教授(访问196次)
邵肖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追忆金汉珍老师二、三事(访问192次)
宜平,正佩金汉珍教授诞辰百年纪念会上的发言(访问18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