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周信芳裘丽琳纪念馆
麒麟童纪念园区文革纪念园
62435号馆文选__麒艺评论

父教子传

周少麟

  当我的《海派父子》这本书将要定稿,工作最紧张时,《世纪》杂志向我约稿,那就把我学戏的过程谈一下吧。
  起初父亲反对我学戏,因为过去戏子被人看不起,所以送我上学读书,直到考进复旦大学。但是我想演戏,后来经我再三要求,大概因为我嗓子比较好,他终于同意了。
  父亲认为我先不要学麒派戏,必须先从谭派学起,打好基础。他给我请来三位老师:开蒙老师产保福和陈秀华、刘叔诒。我先跟产保福老师学了《捉放曹》和《李陵碑》,这样所有的板式都会了。父亲嘱咐我一定要学会四出戏:《定军山》、《站太平》、《击鼓骂曹》和《打棍出箱》。这四出戏包含有文有武、唱念做打、基本功繁复的身段,服装包括了蟒、靠、箭衣、褶子和短打的侉衣侉裤、腰包,还有刀、枪、把子,所以学会这四出戏,就可以打下较全面的基础。
  我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早上由王少芳老师来教我练把子功,有时他父亲王益芳老先生也来教,他有“大刀王”之称,教我耍大刀,又教我双锏。上午和中午跟三位名师学戏,又跟方传芸老师学昆曲,因为父亲认为京剧演员一定要有昆曲的底子。然后是吊嗓子,琴师是陈立忠先生。那时我已21岁,起步晚了,所以必须加倍努力。每天早上一起来,就穿上厚底靴,在家里打蜡地板上走来走去、上下楼梯,直到晚上睡觉才脱下来。
  我在家中的戏台实习演了《捉放曹》、《伍子胥》、《李陵碑》,父亲认为如果我要唱戏的话,要先到外地小剧团搭班跑码头锻炼。
  第一次出去到宁波,因为宁波是我们的老家,到了那里先去慈溪拜了祠堂。
  这次到宁波演出,由舅舅刘韵芳保着我去,他能戏极多,是父亲的老搭档,另外还带了司鼓的唐凤鸣和琴师朱安生两位先生。和当地剧团合作,就由刘韵芳舅舅来说戏、排戏。头三天打炮戏是《伍子胥》(从《战樊城》到《刺王僚》)、《四郎探母》、《杨家将》,第一次用了周少麟这个名字。
  接下来,又演了《南阳关》、《卖马》、《乌盆计》、《红鬃烈马》等戏,这些都不是父亲的麒派戏。当地人因为知道我是周信芳的儿子,就要求我演麒派戏。实际上我一出麒派戏也没学过,就由舅舅说说,再加上我自己对父亲的戏的印象,演了《群借华》,并且一赶三:鲁肃、诸葛亮(马派)、关公。
  从宁波回来后,我深感一个好演员,必须对场面(乐队),尤其是武场(司鼓、打击乐)非常熟悉,才能掌握舞台节奏。再说我下次再出去演出,不一定带鼓师、琴师,舅舅也不一定会去,要独当一面和当地剧团合作,必须给那里的鼓师说戏,我自己不懂武场就不行。因此我每天在家里请来全堂乐队,还有几位老生、花脸演员和名票来唱,共二、三十人,最多时有六十人。我边听边学,主要是学场面、打大锣,因为我要熟悉锣鼓经。
  父亲说,你怎么不吊嗓子而学场面?我说,你几十年的舞台经验,我要在一两个月学会,不仅场面,连拉幕、检场都要学。
  因为有了这个时期的学场面,使我在台上知道什么时候要吃锣鼓,什么时候不要吃锣鼓;怎样利用锣鼓来衬托我演戏;怎样向鼓师交待我要什么锣鼓、什么节奏。后来更进一步,使我会改锣鼓经的套路,创新锣鼓经,当然那是后话了。
  后来我又到江苏各地演出,期间继续学戏。因为要演麒派戏,就开始跟父亲学戏了。
  大概因为父亲不习惯给自己的儿子教戏,我也不习惯跟父亲学戏,父亲教我的方法很别致。大家总是教戏的人现身说法,学的人亦步亦趋。父亲教我学戏的方式,截然不同于一般的教法。
  在我家比较长的客厅里,父亲坐在这头的小沙发上,我坐在他身边的小沙发上,两人几乎是靠得很近地并排坐着。母亲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离得比较远。可是父亲却不对身边的我说,而是向对面离得比较远的母亲说,说过了问母亲:“明白了吗?”我远远地对母亲说:“明白了。”
  我要是有什么不明白,也是问对面的母亲,母亲再问对面的父亲,父亲告诉对面的母亲,母亲再对我说:“听见了吗?要记住!”而且每次说戏,都是母亲发起,母亲组织的。到后来,我父亲也习惯了,就直接教我了。有时宾客在场,比如鼓师张森林、我家常客朱永福等,父亲也会给我说戏。
  有一次我问父亲,髯口怎么掸?“三”和“满”有什么不同?踢褶子、蟒、官衣有什么区别?他便叫我把髯口、行头拿来,穿戴好了,他却做不来怎么掸、怎么踢了。后来我明白了,他在台上做这些动作完全是顺着剧情和人物心情的需要,自然而然地做出来,已经成了他的下意识动作了,让他刻意去做,反倒做不来了。从此我不再让他教我具体动作怎么做,而是仔细看他怎么做,特别是在他身后或侧面看,这样可以看到他怎么起范儿,动作是怎么开始的,劲头用在什么地方,怎么接下面一个动作。这就是学戏的窍门,也解答了我原来的疑问:踢褶子和官衣的劲头在手上,和踢蟒不一样。
  父亲说戏的内容很广泛,但几乎从不讲他自己怎么演。他教我分析剧情、分析人物,特别强调要分析有对手戏的别的角色。
  我领会他的意思是:“要演角色的身份,不要演演员的身份。演角色的身份,就要注意你所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地位、关系。”
  如在《群英会》里,鲁肃和周瑜、诸葛亮同时在台上,鲁肃对待周瑜和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他和周瑜是上下级,态度要恭敬;他和诸葛亮是朋友,因此时常说笑。《龙凤呈祥》中的“鲁肃闯帐”,鲁肃是去劝周瑜,可以周瑜不听他的,反说他“吃醉了”,叫他出帐去。鲁肃不好同他顶撞,只得窝着火出来,念道:“霸王不听范增语,损兵折将后悔迟!”接着连念三个“我吃醉了!”头一个的潜台词是:“怎么说我吃醉了?”接下来两个,一个比一个念得重,第三个还加上一声冷笑和“倒”字:“嘿嘿!我倒吃醉了!”满心不以为然,又不好去同周瑜顶撞,于是踢袍下场。
  在我初学戏的阶段,有老师教我谭派戏,父亲从不干扰。后来我经常在外面演出,老师也不来了,父亲便问我戏演得怎样,那时我主要演谭派戏,父亲就和我聊起了谭鑫培,介绍了他精彩、传神的表演。
  《失空斩》中《失街亭》要“威”,《空城计》要“急”,但外表要稳,《斩马谡》是“气”。《失街亭》中,诸葛亮派将完毕,叫马谡进帐再单独嘱咐他时,身体先斜向右边,待马谡进来,坐在他左边时,身体再转过来上身前倾,唱“两国交锋龙虎斗”那一段。这两个动作,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和马谡关系不一般,对他很亲近,郑重关照。这就是表达了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直向左边,就没有了对比,不突出了。
  《空城计》的“三报”,父亲说:这是做工戏。三报:一报马谡失守街亭;二报司马大往西城而来;三报司马大军离西城只有四十余里。
  听到头一报,诸葛亮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虽然他竭力想不要发生这样的事,但他还是平淡处之。到了第二报,他就有些着急了,同时他又强自镇静。当年谭鑫培是这样演的:诸葛亮把报子打发下去,站起身来念道:“先帝爷白帝城嘱咐于我……乃诸葛之罪也。”然后就转过身去归位。这是绝妙的处理,以为若面对着观众,诸葛亮的心情:既紧张又要强自镇静,一时很难表现,很容易过犹不及。索性背过身去,让观众去想象,似乎没有戏,却更有戏。还没坐下,第三报来了,诸葛亮边听边转身向外,心想:这可不得了(因为西城是空城了)!凑报子报完时的一锣坐下,这里锣和坐下的动作都要硬一点。这正好让观众看出他内心的一惊,更急了,但是又表现出他不能让手下人察觉到。
  第二段是《清官册》中,寇准见八贤王,太监牵马的那一段。这里对太监的要求,正好与《打严嵩》里的严侠相反。在《打严嵩》里,由于邹应龙故意假借严嵩的威势来压严侠,严侠只好低声下气、服服帖帖。《清官册》里南清宫中的太监则不然,他本来就很看不起只是个七品县令的寇准,但是八贤王命他带马,他只好照办。寇准让他往下带,八贤王却命他往上带,弄得他只好来回折腾,心里早就窝着一团火,等到寇准上马后得意地笑起来时,他便发泄出来,对寇准吼了一句:“这是有尺寸的地方!”寇准连忙煞住了笑:“哦,是是是!”打马回身下场。这里父亲讲了谭鑫培在此处的演法:在他回身将要下场时,又喷口一笑,然后打鞭下场。这一笑既表达出他对势利的太监的讥笑,又表达出他抑制不住的得意心情,传神极了,谭鑫培演到这里总是有“满堂彩”。后来我到烟台演出时,也这样演,果然台下有强烈反应,效果很好。
  另外,他还讲了谭鑫培在《火烧连营》、《打棍出箱》等戏中的精彩表演。我开始还不大领会,后来越来越体会到,父亲教我这几段谭鑫培的表演方法,用意就是在于:功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父亲说过:“演戏,要演出戏来。光耍技巧是形式主义。”用我的话来说,这是“装饰美”。《追韩信》、《徐策跑城》里的“屁股坐子”,应该是站不稳而跌下去,可是很多人是站稳了,再跌下去。那就不是角色跌倒,而是演员故意卖弄技巧而跌倒,这不是“装饰”是什么呢?
  父亲教我戏时,常常带上讲谭鑫培,说明他对老谭很钦佩。但他从不规定我一招一式一定要怎么演,而是给我很多启发。他巧妙地化用老谭的身段,比如在火烧连营赵云救驾时,谭鑫培有个猛打三鞭,换腿“跺泥”,然后极快地下场的身段,父亲吸取了用在自己的《追韩信》里。我也学着化用,“三报”中边听边转身的演法,我在《乌龙院》中多处用到。比如宋江坐着问阎惜姣:“手拿何物?”边说边欠身欲站起,阎答:“你的帽子。”这时我动作未完:“呃!”又坐下:“分明是鞋儿,怎说是卑人的帽儿!”
  父亲非常尊重谭鑫培。虽然他也写过文章,指出老谭的某些不足之处,如把《文昭关》伍子胥唱的“伍员马上怒气冲,逃出龙潭虎穴中。”改为“伍员马上威风勇,那旁坐定一老翁。”就不如原词贴切。又如《探母坐宫》里杨延辉念的[引子]“被困幽州,思老母,常挂心头。”改为“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词是雅了,但不知所云,还是原词切题,更适合人物心情。不过总的说来,父亲是推崇谭鑫培的,主要在于他不但有极好的功夫,更在于他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他认为这才是谭鑫培的“谭派”。
  
 浏览:104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4/2 0:18:5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铁杆戏迷周信芳生平简介(收藏于2006/4/20 14:05:06
小豆子文天祥 <三>(收藏于2006/4/4 9:27:30
小豆子文天祥 <一>(收藏于2006/4/4 9:24:55
小豆子文天祥 <二>(收藏于2006/4/4 9:24:03
小豆子四郎探母(交令、出关、巡营)(收藏于2006/4/3 23:34:31
小豆子萧何月下追韩信(收藏于2006/4/3 23:31:25
豆腐海瑞上疏(收藏于2006/4/3 23:30:14
小豆子打渔杀家(收藏于2006/4/3 23:06:53
安志强艺术生命的链条——周信芳唱腔艺术的构成基因(收藏于2006/4/2 20:11:45
周良林抚今追昔忆麒派(收藏于2006/4/2 20:09:1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何漫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访问4353次)
秦绿枝我看周少麟(访问2875次)
铁杆戏迷<萧何月下追韩信>_周信芳(访问2725次)
周信芳谈《澶渊之盟》的三个人物(访问2673次)
豆腐海瑞上疏(访问2474次)
安志强艺术生命的链条——周信芳唱腔艺术的构成基因(访问2418次)
铁杆戏迷周信芳先生音像资料考(访问2209次)
吴小如说麒派(访问2192次)
铁杆戏迷周信芳生平简介(访问1975次)
小豆子萧何月下追韩信(访问1911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萧庆元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28 17:41:11
萧庆元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0/28 17:41: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2/28 16:42:2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4/20 9:46:05
企鹅点评49595号文选(评论于2007/9/4 6:14:5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