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杏昌夫君收
(33天有感) 2002.12.208:10 杏昌: 今天是你离世第33天的日子,我依然象往常一样,早起先给你点上三支清香,祝愿你平平安安。 想起你生前对我、对这个家的支持和关怀所做出的贡献,我又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我俩是大学同班同组的同学。毕业后你分配到炮兵研究所(部队)工作,我被分配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十二所工作,从此,我俩所从事的专业各不相同。 1980年开始,领导分配我搞计算机开发工作,对我这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只能是边学边干。那时开发课题的保证条件也差,要在一块单板机上开发专用软件和硬件,在软件上我只能靠输入机器码程序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为了圆满完成科研任务,我除上班积极抓紧干活外,几乎天天利用下班及利用节假日时间把程序稿拿回家继续编写和检查,有时修改硬件图。你一直在远离永定路的清河小营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尽管专业上你帮不了忙,没有具体的共同语言,但你在晚上和节假日,经常跟我谈你自己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体会,总是默默无声,积极主动买菜做饭,教育孩子,抓紧时间与我一起干完家务,让我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加班加点。 回想起在我参加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参加了15次以上的武器和卫星发射任务,每次出差不但工作责任大,时间也往往长达一个多月至二个月,把家里的事情全交给了你。你除了自己上班忙工作外,还要照顾我的老父和二个女儿。1996年8月,大家庭里又添了我们的大外孙,你经常去看他,帮她们解决困难。 1998年年底开始,住在上海的我母亲除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外,又患了老年痴呆症,在此后直至她去世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先后请假三次回上海照顾老人,有时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记得有一次还正好是春节前后,于是又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全交给了你。 对于大家庭的生活重担,你从来不叫苦不叫累,每当我从出差地或上海打长途来询问家里情况时,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和照顾好老人,你每次都说:“放心吧!家里有我呢!”现在想来,一个男同志能做到这样,实在是不容易啊! 就在今年3月初,我单位领导找我去帮忙,要反聘一段时间,我是4月中旬去永定路上班的。到了老年,你还那么支持我的工作。清楚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前,我告诉你我今天挺高兴,过去编用的语言版本太老了,有些资源用起来不顺手,我今天自编了一小段,不但程序不长,还真达到了目的。你听后真为我高兴。 杏昌,我知道你是真正了解我的人,最了解我在工作中下的功夫。我经常对您说:“古人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是耕耘了,没收获(指没被评上研究员一事)”。每当这时,你就会跟我说:“别这么想,你既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把它做为一种乐趣,只有这样做,什么时候你都是高兴的”。那是多么贴心的话呀,实际上你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杏昌你一辈子付出的太多太多,你在工作单位的工作和表现我已初步给你整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你一生中曾获奖多次,尤其是获全军三个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写了20多篇学术论文,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和批准为二炮首批导弹技术专家等等,关于这些在你生前,我们却很少听你提到它。当我和女儿在单位得奖或受到表扬时,你从心里为我们由衷高兴,你还经常教育女儿:“你们的单位都不错,要知足,要好好工作,工作中干得越多,受到的锻炼就越大,这是好事。” 杏昌,我一辈子工作也得了一些奖,但在这些奖的背后,很重的份量属于你,因为你总是默默无声,以实际行动支持我的勤奋耕耘。 杏昌,你生前知道我一辈子搞技术搞工程不会写文章,现在我通过真实的生活、朴素的语言写下我对你的怀念。 杏昌,我心里有你。 安息吧!杏昌。 妻幼华 2002.12.20 |
| 浏览:629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