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403号馆文选__竹窗三笔 |
|
竹窗三笔(九)
念豆佛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 过豆一粒。一人作之。 余人效之。 号为豆儿佛师父。夫世尊教人念佛。制为数珠。 何乃不遵佛制。省力事不作。而作此吃力事也。且百八之珠。周则复始。乃至百千万亿而无尽。今一合之豆。 周则复始。亦复无尽。而何为念过之豆置不再用。更换新者。 其言曰。念之至斗至石。送诸庵寺作腐供众。 亦迂矣。 或曰。古之人有行之者。如往生集所载是也。曰。 彼非数豆。傍人计其念佛多不可计。约之当盈两载。今粮舶大者载米千石。两载则极言其多身。非数豆如今人也。 即实数豆。 其心亦不如今人也。 真诰 真诰一书。他且弗论。 如曹操者。 乃与古圣君如尧舜禹汤者同列而为天神。吾不能无疑也。 或曰。阎罗王俄登宝殿。则侍卫森严。俄吞铁丸。则肢体焦烂。安知操之不朝在天堂而晚在地狱也。是不然。阎王者。其在生亦修福亦造罪。故报如是。操之为人。 有恶无善。何得罪福双报如阎王乎。或更有说。非愚所知。据理评之。 若果如斯。胡以寒乱臣贼子之胆。示老猾巨奸之警乎。亦尽信书不如无书之类也已。 现报 报有三。一者今生作恶。 现生受报。二者今生作恶。 第二生受报。三者今生作恶。第二生未报。多生以后受报。惟善亦然。 报之迟速。盖各有缘因。但世人见恶者不报。或更昌隆乃愤愤不平。未知三世之说故也。夫后之二报。 人不及见。惟重现报。今姑记现报数事。目击而非传闻者。一人挝笞婢仆。 动以百数。一日将一仆系颈东柱。 系足西柱。使伸缩无路。 而痛责不休。其父大怒。遄往解放。 而嘱曰。汝速去。 渠若告汝逃亡。 我即告渠忤逆。 遂得生还。后此人亦以己子卖与他家而自身为乡宦守门。又一人平生笞人如官府。后亦受官刑。毙囹圄中。一人中家内室也。 妄费无算。 后子女灭尽。老无依赖。为人缝补经络。一人贵宦子也。骄奢佚游侈费。不知惭愧。后追逐游僧丐者趁食于诸方。一人毁訾天神。无所顾忌。后为村民所殴。 得疾身殒。一人辱詈如来。及诸贤圣。皆人不忍闻者。俄而客死于外。 不得归。一人瞋母不悉委财帛。折其供事观音大士一臂。后走马湖塘。 堕落折臂。几死。 又一人生七女七男。凡生一女。才堕地。 即溺杀之。其七男先后相继亦死。男女十四人无一存者。惟老夫老妇相对哭泣而已。又数人出家者。我慢自贤。凡时人或有言论。一概呵以为非。乃复轻藐先哲。妄加毁訾。 后俱不寿。或恶疾死。姑记之以警狂傲。 现报二 或问如来神力不可思议。何不使恶人皆现受恶报而日兢兢焉不敢为恶也。善人皆现受善报。而日孳孳焉倍复为善也。则无为而天下太平矣。胡虑不及此。 嗟乎。报之有迟速。 众生业报自然如是。虽大圣不能转速而令迟。扭迟而为速也。惟是叮咛诏告以因果之不虚。酬偿之难逭耳。闻而不信。 亦末如之何也已矣。曰。 永嘉云。 了则业障本来空。空则何因果酬偿之有。曰。 汝今了否。 曰。未了也。 未了应须偿宿债。 念佛人惟一心不乱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人所为乎。 噫。予昔曾辩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不言愚人终日一心不乱求净业也。又问古德偈云。成佛人希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无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 曰。此为散心念佛而不观心者劝发语也。 不曰岁久而一心不乱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忧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饱胀而不食者矣。 又问。六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 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也。且恶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如恶人修十善求天堂。恶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伪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问。古德云舍秽取净。 是生死业。奈何舍娑婆求极乐。曰。彼言舍秽取净者为生死业。不言一心不乱取净土者为生死业也。子未舍秽。先忧取净。与前之忧有念同矣。 又问。 禅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佛来也杀。魔来也杀。则何为念佛。噫。 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不言一心不乱四字吾不喜闻也。彼言佛来也杀魔来也杀。不言一心不乱来亦杀也。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是故归家是一。 舟车各行。以舟笑车。以车笑舟。 俱成戏论。此理自明。无烦赘语矣。 又问。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繇内有能念之心。 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 彼盖以独守空静为道乎。 内有能静之心。外有所静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乱。 则谁能谁所。何内何外也。吾与尔既修净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乱田地。 若一心不乱。任他千种讥万种谤。当巍巍不动如泰山耳。更何疑哉。 修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 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 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悉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不先办。或曰。 果如予言。 则佛像湮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而不得食。谁其济之。 人人惟办己事。而三宝荒芜矣。曰。 不然。但患一体三宝荒芜耳。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 处处相望。何烦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吾独慨夫僧之营事者。其瞒因昧果。不惧罪福。 克减常住。藏匿信施者无论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学。但知我不私内入己则已。遂乃移东就西。将申补乙。或那还急债。或馈送俗家。 不知☆钱买瓦。 僧粮作堂。枉受辛勤。 翻成恶报。 是则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者也。中峰大师训众曰。 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则所谓己事先办者也。己事办而作福事。 则所作自然当可矣。至哉言乎。为僧者当铭之肺腑可也。 勘试 世传钟离真人之于洞宾也。十试而后授以仙道。略记数事。 初试以财。次试以色。 次试以身命。然此犹世间实行者所能为也。又一真人需才炼药。屡现变异。 确乎坚持。至婴儿堕地而失声以败。然此犹世间忘情者所能为也。乃世尊昔为菩萨。婆罗门乞其夫妇二人以为奴仆。 时世尊身为太子。即与其妃男入男群女入女群。效忠竭力。 备诸苦辛。劳而不怨。 又或割身肉以偿鹰。 剜千灯以求法。则非惟世间所难。 而亦非初心菩萨所及矣。是故舍利弗逢乞眼者而退大就小。菩萨道之难成如此。今日当洞宾之试。已十有五双打退。而况为奴仆乎。而况割肉剜眼诸苦行乎。呜呼。此虽得忍大士境界。非下凡可企。然独不可以是激励其凡心乎。 六群僧 六群僧。如来所呵。诸大弟子所不齿者也。而古称佛世六群。犹贤于佛灭度后马鸣龙树诸菩萨等者何也。 嗟乎。 夫子尝野仲田。攻冉有。 小人樊须。具臣由之与求矣。其在今时。则皆卓卓乎希世之贤守令。 振古之良宰辅。萧曹龚黄。房杜姚宋。韩范富欧之所未必能及者也。 而何疑乎六群。故知初五百年。次五百年。次之又次后五百年。解脱以至斗诤。渐久而渐漓。愈趋而愈下。羽嘉凤凰庶鸟。 非虚语矣。宁不为之三叹。虽然。 子舆氏之言曰。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果若斯言。则众生之大幸大幸也。予曰望之。 简藏炼磨 一儒者谓予曰。吾辈负笈从学。必具束修于师。而助馆谷之资于主人。今简藏僧览常住经典。无所助于常住。而安坐受供。又每季得☆金五钱。此何说也。 予笑曰。公犹未知炼磨期中事乎。一冬之期。先致米一石于常住。而昼夜鞭逼念佛。 无斯须停息。仍每日必负薪。或远在十余里之外。打七然后暂免。何不移简藏之供而供此苦功办道之行人乎。时僧颠倒。 一至于是。处处皆然。吾亦不知其何说也。 世梦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云若云如者。不得已而喻言之也。究极而言。则真梦也。非喻也。 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而入一胞胎也。俄而出一胞胎也。俄而又入又出之无穷已也。而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 冥冥然。千生万劫而不自知也。俄而沈地狱。俄而为鬼为畜。为人为天。 升而沈。沈而升。 皇皇然。 忙忙然。千生万劫而不自知也。非真梦乎。 古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被利名牵。往返于万里者。岂必枕上为然也。故知庄生梦蝴蝶。其未梦蝴蝶时亦梦也。夫子梦周公。其未梦周公时亦梦也。旷大劫来。无一时一刻而不在梦中也。破尽无明。朗然大觉。 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 夫是之谓梦醒汉。 性相 相传佛灭后。性相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河饮水。 其争如是。孰是而孰非欤。曰。 但执之则皆非。不执则皆是。性者何。 相之性也。相者何。性之相也。 非判然二也。譬之一身然。身为主。 而有耳目口鼻。脏腑百骸皆身也。 是身者。耳目等之身。耳目等者。身之耳目等也。譬之一室然。 室为主。而有梁栋椽柱。垣壁户牖等皆室也。 是室者。梁栋等之室。 梁栋等者。是室之梁栋等也。夫岂判然为二者哉。不惟不当争。而亦无可争也。或谓永嘉云。入海算沙徒自困。又曰摘叶寻枝我不能。似乎是性而非相矣。 曰。永嘉无所是非也。性为本而相为末。故云但得本不愁末。未尝言末为可废也。是故偏言性不可。而偏言相尤不可。偏言性者。急本而缓末。犹为不可中之可。务枝叶而失根原。不可中之不可者也。 大鉴大通 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 信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 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 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 故有只眼双眼之喻。万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傥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王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 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 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八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旛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 不自炫耀。 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 其言曰。彼亲传吾师衣钵者也。 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 大鉴大通二 予又思宗门赏鉴许可。抑扬与夺。 越格超情。不可以世法之是非论也。 石巩之得所传也。曰。 三十年张弓。 只射得半个圣人。曹溪之一只眼。半个圣人之谓也。中峰邈高峰之真求赞。赞曰。 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 见得半边鼻。曹溪之一只眼。 半边鼻之谓也。 普化之于临济也。曰。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 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曹溪之一只眼。即临济之一只眼也。 |
浏览:37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