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403号馆文选__竹窗三笔 |
|
竹窗三笔(六)
儒者辟佛 儒者辟佛。有迹相似而实不同者。 不可概论也。儒有三。 有诚实之儒。有偏僻之儒。 有超脱之儒。诚实儒者。于佛原无恶心。但其学以纲常伦理为主。所务在于格至诚正修齐治平。是世间正道也。即佛谈出世法自不相合。不相合势必争。争则或至于谤者。无怪其然也。伊川晦庵之类是也。偏僻儒者。禀狂高之性。主先入之言。 逞讹谬之谈。 穷毁极诋。而不知其为非。张无尽所谓闻佛似寇仇。见僧如蛇蝎者是也。超脱儒者。 识精而理明。不惟不辟。而且深信。 不惟深信。而且力行。是之谓真儒也。 虽然。又有游戏法门。而实无归敬。 外为归敬。而中怀异心者。 非真儒也。具眼者辨之。 居士搭衣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 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予少时见昭庆戒坛受优婆塞优婆夷戒者咸著三衣。 盖沿习为风。而不知其非也。此非在家者之过。出家僧不以明告。而惟顺人情以致此也。故表而出之。 宿命 世有偶知宿命者。非必得道者之宿命通也。古今盖屡有之。总戎杨君为予言。亡兄年十三四时。忽作北人语云。平日只管道南方好南方好。展两手云。今生此处来得好来得好。问之。则曰我山东某处红庙僧也。老总戎以为妖。 欲扑杀之。遂不敢言。踰年而卒。昔灵树世世为僧不失通。云门三生为国王。因不知宿命。岂云门之贤不及今人乎。 故曰偶尔不昧。非通也。今为僧念念在世法中。入胎出胎。安能更记忆前事。求生西方自应汲汲矣。 龙眼 宗伯陆公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寿踰宗伯六载。而嗜蒸豚。 二老母。一嗜米饮。一嗜川椒。 寿俱九十以上。旁观者复效法之。 又一老人。清晨服蜜汤一杯。傥其永寿。而诸蜂乏食矣嗟乎。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 圣谟洋洋。故夫子仅登古稀。岂其养生之无物。颜渊早夭三十。将无箪食以伤生。而有耄耋期颐。负贩于道路者。曾饘粥之不继者也。则知宗伯以积德延寿。龙眼何与焉。 又况乎金仙氏之长生也。 烧炼 或问烧炼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何也。先圣有言。 智者不惑。中丹客者。 智不足也。虽然。世人不足责。出家僧亦有惑之者。为可叹也。夫世人以财为命。而丹砂可化为黄金。虽帝者亦惑于方士之说矣。故在俗家宜受其惑。而出家者不忆佛言乎。白毫相中八万四千光明。以一分光明周给末法弟子尚不能尽。而奚事烧炼。 苏城一老僧。为兴殿故。 日诵法华七卷。佛号万声。祈丹事早成者。 屡被诓骗。 而不退悔。曰。退悔则真仙不可致。坐是宿志不回。 初诚愈确。而卒无一成。夫为兴佛殿故。 虽属好心。 然此殿非一二万金不可。望丹成以举事。亦左矣。 噫。以求丹之心求道。以养丹客之费供事天下善知识。以鼎新佛殿之精诚。返照旷大劫来之天真佛。以七卷法华万声佛号之勤苦回向西方。则不立一椽。 建刹已竟。而乃用心于必不可成之役。尽敬于必不可信之人。 惜哉。 南岳誓愿交 大藏有南岳禅师立誓愿文。末后言愿先得丹而后得道。盖欲留形住世。长生不死。而现世之中便得成果。不待他生。 南岳应化圣贤。若果出其口。必自有故。 非凡近所测。 若后人所增。则不可信。 下士观此。或起异见。 是愿文☆之也。神鸾焚仙经而修观经。南岳修丹道以求佛道。何两不相合如是彼南岳止观。 于起信论增一恶字。而曰具足一切善恶。此必非南岳之意。而后人为之者。恶字可增。 今文何可遽信。 其亦禅门口诀之类也夫。 天台传佛心印 大藏又有智者大师传佛心印一卷。 大佛心印曰天台传之可也。谓天台独传。而达磨诸师皆不得与焉。不可也。谓师子遇害。 其传遂止。而六代传衣俱无其事。不可也。师子之色身可害。而道不可害也。师子之说法已竟。而传法未竟也。皆后人所为尊天台而不知所以尊也。 又后人之言曰。 法华。根本也。 华严。枝叶也。 天台何曾有是言也。 又曰性具之旨惟一家有。非诸家所能及。一家之说。亦何示人以不广也。夫性具之理。 见于诸经。发于诸祖。不知其几。 而独擅一家。 非天台所乐闻也。天台。 圣师也。 望道而未之见者也。其自处也。 曰。损己利人。 止登五品。而后人过为称扬。失天台不自圣之心矣。合前一事观之。故古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水陆仪文 水陆仪文。世传起自梁武帝。昔白起以长平一坑至四十万。 罪大恶极。久沈地狱。 无繇出离。致梦于武帝。武帝与志公诸师议拔救之策。 知大藏有水陆仪文。祷之。则光明满堂。繇此举行。 传之后世。而今藏并无其文。金山寺之本。亦前后错杂。不见始终头绪。 时僧行者。 亦复随意所作。各各稍殊。南都所绘上下堂像。随画师所传。奉为定规。颇不的当。 而启建道场者。化募资费。累月累年。 始克成就。陈设繁文。以致士女老幼纷至沓来。 如俗中看旗看春。交足摩肩。男女混乱。日以千计。而不免亵渎圣贤。冲突鬼神。 失多而过重。有祸而无功。多致道场不终其事而感恶报。甚可惧也。惟四明志磐法师所辑仪文。至精至密。 至简至易。精密而不伤于烦长。简易而不病于缺漏。其本止存四明。 诸方皆未之见也。予为订正。 重寿诸梓。以广流通。 虽然。 亦不可易易举数数举也。 易则必至于数。数则自生夫易。繇是疏于诚敬。多于过愆。则求福而反祸矣。幸相与慎之。 师友 越僧定公。中年出家。 破衲乞食。 云行鸟飞。于名利淡如也。苦志力参天晴日出四句忽有省。时无大知识为之钳锤。有印之者。 心不服。 咈然去。尝谓予曰。今世僧谁敢印证我者。因引释迦如来以作印证。 繇是得少为足。认☆作金。乃崇信罗道。注释其所作五部六册等书。 遂为时人所呵。向使其得真师胜友。 必大有成就。故知寻师访友之功。 学道者之要务。而有因无果。丧失初心。良可叹悼。 朝海 僧俗进香南海。或有不繇四明正路。而别从大洋。 及鳖子门。蹈不测之险者。飓风作。 覆舟。溺死数十百人。嗟乎。 不远数百里。 数千里。虔诚而往参谒。 宁非好心。宁非善事。而至于失命。则未必其临终正念何如也。夫经称菩萨无刹不现身。则不须远涉他方。而大慈大悲者。菩萨之所以为菩萨也。但能存菩萨慈悲之心。学菩萨慈悲之行。 是不出户庭。而时时常觐普陀山。 不面金容。而刻刻亲承观自在矣。 更有投入洪涛谓之舍身。冀菩萨为接引。及其死也。 必发瞋起怨。是反成堕落。岂不哀哉。 不特此耳。 泰山绝顶亦有舍身崖。后贤为之筑垣。大书矜愚二字。 亦无量阴德矣。 |
浏览:382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