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403号馆文选__竹窗三笔 |
|
竹窗三笔(二)
华严论疏 或问肇论已闻命矣。又一居士力诋清凉者何如。予谓彼居士惟崇枣柏之论。其诋清凉者。言不当以信解行证分裂全经。大失经旨。不思经开信住行向地等。其分裂也抑又甚矣。然则佛亦非欤。 夫行布圆融。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必去行布。则圆融何物。因该果海。 果彻因源。 则先后同归。首尾一贯。 无缝无罅。何处觅其分裂也。 况论有论体。 疏有疏体。发明大意。 莫尚乎论。 委曲发明。穷深极微。疏钞之功不可思议。二大士者。皆羽翼华严之贤圣。不可得而轩轾者也。予尝有书达居士。居士不答。 未知其允否。因记之。 评议先贤 予既叙肇论杂华二事。或曰先贤不可评议乎。予曰。 非然也。今人未必不如古人。昔有是言矣。然吾尝思之。三百篇多出于郊野闾阎之歌☆。而后人以才华鸣世者不能及。 六群比丘。圣众所不齿。而贤于佛灭度后马鸣龙树。则古人何可轻也。空印之评。 其太过者。止在物不迁。及圭峰论达磨两处耳。非讥眨清凉者比也。吾见有叱辱温陵者。 骂詈长水者。崇尚天台。则尽毁诸家。无一可其意者。勘妙喜为未悟者。藐中峰为文字知识者。又其甚有谓六祖不及永嘉。而遭其挫折一上者。是安可以不辨也。 嗟乎。 古人往矣。今人犹存。吾何苦为过去者争闲气。而取见存者之不悦乎。顾理有当言。 不容终嘿者。余非所恤也。 游名山不顾西方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西方极乐世界有弥陀在乎。又不曰三大士者徒仰嘉名。阿弥陀佛见在说法。亲炙休光之为愈乎。又不曰跋涉三山。累年月而后到。信心念佛。一弹指而往生乎。大可叹也。 非理募化 云栖僧约。非理募化者出院。一僧曰。此不足禁。 禁之则缺众生福田。非理募化。 虽其人自负过愆。而众生获破悭舍财之益。世僧假佛为名以营生。佛何曾为此辈出一禁约乎。予曰。 子言则诚善矣。 然知其一。未知其二。 非理募化者。瞒因昧果。施者知之。 因而退心。后遂不施。安在其能破悭也。佛世有诸弟子自远游归。所过聚落。 望而闭户。问故。 则畏僧之募化也。因以白佛。佛乃种种呵责。何言其不禁约也。慎之哉。 妄拈古德机缘 云栖僧约。妄拈古德机缘者出院。 一僧云。此不必禁。禁之则断般若缘。彼谤法华者。 地狱罪毕。还以谤故植缘法华。况妄拈者非谤乎。 予曰。子言则诚善矣。 然知其一。 未知其二。谤法华者。出地狱而植善缘。孰若信敬法华者。不入地狱而即植善缘乎。又谓妄拈非谤。而不思无知臆谈皆名谤大般若。是故漫述师言者被点简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彼尊师也。 非谤也。错答一转语者。 堕野狐身。彼错也。非谤也。 何二人皆成罪戾。古人一问一答。皆从真实了悟中来。 今人驰骋口头三昧。明眼人前。似药汞之入红炉。妖邪之遇白泽耳。 若不禁止。东竖一拳。 西下一喝。 此作一偈。彼说一颂。 如风如狂。 如戏如谑。虚头炽而实践亡。子以为宗门复兴。吾以为佛法大坏也。 妄拈古德机缘二 僧不悦曰。审如是。 古德机缘。更不可开口一评量乎。曰。 止禁妄拈。未尝言不可拈也。 二僧同起卷帘。古德云一得一失。 子试评量。得失谁在。僧无语。 予曰。昔人有言。 十回被师家问。 九回答不得。未为害。但忌无知妄谈。则终无升进耳。慎之哉。 直言 前僧欲除募化妄拈二禁。予不允。 僧去。又一僧云。 云栖半月直言。 逐日直言。适起争端耳。 除直言。 乃所以为直言也。予谓汝非僧乎。 僧宜从佛。而佛制九旬结夏。夏满之日。名僧自恣日。 佛欢喜日。任僧举过。更无隐讳。 故名自恣。 云栖半月直言。据此也。佛喜而子独不喜可乎。律载僧有过。傍僧白佛。佛召本僧。 种种呵责。因制为律。云栖逐日直言。 据此也。佛容其举过。而子独不容可乎。且世法犹云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故曰兴王赏直谏之臣。圣主立诽谤之木。夫子以知过为幸。仲由以闻过为喜。况为僧修出世法。可不须友以成其德乎。子恶直言。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拒谏饰非。损德败业。非小失也。 慎之哉。 心迹 包孝肃公终日正色。人以其笑比黄河清。秦会之亦罕有笑容。一破颜于溪水涸来之对。外貌虽同。而中则天壤矣。神鼎諲禅师门庭高峻。 衲子非久参上士。无敢登其门。 后之禅和亦有然者。临济德山动辄棒喝。如风如雷。后之禅和亦有然者。黄龙妙喜升座。 则诟骂诸方。 后之禅和亦有然者。其同异何如哉。 僧务外学 儒者之学。以六经论孟等书为准的。而老庄乃至佛经禁置不学者。业有专攻。其正理也。 不足怪也。为僧亦然。乃不读佛经而读儒书。读儒书犹未为不可。又至于读庄老。稍明敏者。又从而注释之。又从而学诗学文。学字。 学尺牍。种种皆法门之衰相也。弗可挽矣。 僧务杂术 僧又有作地理师者。作卜筮师者。 作风鉴师者。作医药师者。作女科医药师者。作符水炉火烧炼师者。末法之弊极矣。或曰。百丈大师令司马头陀择地可作五百僧道场者。而得沩山。是地理家事。既而令择沩山主人。得大佑禅师。 是风鉴家事。 则何如。噫。 此古圣贤为传法利生之大机缘。非世人所测识者。而百丈司马是何等人品。今之术士可以藉口也与哉。 僧务杂术二 或曰杂术固非僧务。医以全生。宜若无碍焉。予谓杂术乱心。则概所当舍。如其救济为怀。则亦万行之一端。而术傥不精。 虽曰全生。反以伤生。则大为不可。近有僧行灸法者。其法和药作饼。置艾炷于其上而然之。云治万病。此不知出自何书。传自何人。 夫切肌而察穴。 循穴而入内。灼艾之常法也。隔饼而灸。有痛苦而无功能者也。而师行焉。弟子绍焉。不自知其业之深且重也。 周柳翁 周柳翁谓子曰。今日释门。须是斫三人头悬之蕖街。而后佛法始振矣。时某官在坐。 问三人为谁。答曰。 其一某。 其二某。问其三。直答曰。老兄是也。某官盖此翁平日所素厚者。问故。 则曰。公托名阿练若。而心在含元殿故也。某官不之瞋。作而曰。 至言也。此翁以刚直不容于时。至于僧事。亦正气凛凛若此。可畏也。 可敬也。今僧实居阿练若。而有发愿愿来生作御史者。可愧死矣。 沸汤施食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施食法师者。其洒净也不用水。 燃沸汤于瓶。以手擎而洒之。 著人面不热。人异之。请施食者络绎。予以为此甚不足贵也。世之号端公太保者。尚能以红铁炼缠束其肢体。利锋刃刺入于咽喉。况此沸汤特其小小者耳。夫佛制施食。本为饿鬼饮食至口即成火炭。故作甘露水真言等以灭其热恼。使得清凉。奈何其用沸汤也。此何佛所说。 何经所载。惑世诬民。莫斯为甚矣。或谓其能化沸汤为冷泉。故不必用水。 审如是。 则亦能化臭腐以为沈檀。而不必用香矣。化黑暗以为光明。而不必用灯矣。化瓦砾以为枣栗。而不必用果矣。化草芥以为牡丹芍药。而不必用花矣。化泥土以为稻麦黍稷。 而不必用斛食矣。今何为香花灯果斛食一一如常法具办。而独于洒净一事则用沸汤乎。明理者辨之。 肉刑 肉刑起于何时。其果圣人之意乎哉。或曰。 尚书言之矣。然言之而未详也。抑后世欲威民者为之也。夫炮烙罪人。商纣之所以危身也。凿人目。剥人面皮。吴皓之所以覆国也。复有沸油盐于鼎俎。置人于中而烹之者齐楚等君所以终至于灭亡也。而谓圣人为之乎。 或又曰。其人天且劓。周易亦言之矣。然易经也。非律也。 卜筮之书也。非刑书也。所以前民用。 非所以罚民罪也。 天且劓。象也。 非真也。且肉刑至汉文帝而始除。万世而下。其以交帝为非乎。以文帝为贤乎。如以为贤。则肉刑之非可知矣虽然。帝则诚贤矣。而有遗恨焉。宫刑之未除也。嗟呼痛哉。 难言也。业报之循环。不可息也。 何时得见龙华之世也。 |
浏览:34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