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屈大均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467号馆文选__广东新语

卷五·石语(三)

屈大均

  卷五·石语(三)
  
  ○相石
  文信国尝于潮阳与元将李恒战,兵败,马蹶不能起,忽有巨石轰然,坠于道旁,追兵惊仆,公得脱。居人异之,因名其石曰相石,今有相石亭焉。嗟夫,天能脱公于潮阳之一日,而不能脱公于燕市之三年,天之所以死公者,盖将以为元也。葛氏云:公在小楼三年,其意在赵氏之孤。盖宋绝于柴市之杀文山,非绝于海之溺秀夫。
  ○望夫石
  清远县有贞女峡,西岸一石状女子,是曰贞女。相传秦世有女数人,采螺于此,风雨昼昏,一女化为此石,即今望夫石也。羚羊峡南亦有望夫石,阳江西一百六十里,有望夫山,旁有丫髻石。四会西百里,有新妇石,皆与广西之留人石相反者也。留人石在南宁江之北岸,状如女子。谚曰:“广西有一留人石,广东有一望夫山。”谓此。盖广东之贾,多赘于广西而不返,其怨妇皆以此石留人,西望而诅祝之。予尝代为之辞,其诅云:“留人石,莫留人。风吹石,化为尘。”其祝云:“留人石,既为尘。望夫石,复为人。”
  ○南台石
  南台石,在平远城西南八十里,高至四百八十丈,周四里余,四面壁立,中一径蛇盘而上,巅甚平,可居万家,此天下之奇石也。以其奇,故不以山为名而掩其石,以其平,故名曰台。名为台,而石之为用大矣。
  ○九曜石
  九曜石,在药洲旁,南汉主刘Ζ使罪人移自太湖、灵壁浮海而至者。石凡九,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聿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上多宋人铭刻。一石上有掌迹,长尺二寸,旁有米元章诗。一石白色中空,一圆石为顶,若牛头大,可五尺,身中直通至顶,四旁有十余窦相穿。有刻云:“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直应路与银潢接,槎客时来犯斗牛。”一石通身有小孔如水泡沫,一石独大,合三石为之,下有数萌,长三尺许,差如雪。父老云:向未经见,此客石也。久而生笋,岂地之灵使然耶。然今亦摧折矣。
  ○罗经石
  罗旁水口有平石,约二亩许,在大江中,上多纹,纵横若罗经,名罗经石,一名锦被石。西水涨时,望之随波下上,与三水之龟纹石,香山之浮虚山,归善之浮碧山,皆南海浮石之一也。石名锦被,故其江名锦江。锦被石乍浮乍沉,常如浣濯之状,又名濯锦石。
  ○雨之石
  雨之石有二,其一在封川西南锦钱山,石上有巨人迹,岁旱以水濯之则雨,名圣石。盖五行金生水,金为气母,金在天为星,在地为石。星动摇为风雨之候,石津湿为雨水之符。石者气之形,星者气之精,以水灌沐,使之精形相合,而水生致雨,理亦固然。以为神人迹之所为,妄也。盖石上云而星降雨,劳其形以出其精,凡石皆可为之。其一在揭阳黄岐山,山有一洼池,容水数斗,旁有峙石,方厚二丈许,岁旱积水池中,以戛洒峙石,石滋润即云蒸而雨。有铭者云:“元气之核,风雨之胎。我疑尔腹,定有潜雷。”邑人因名其石曰潜雷,岂亦以巨人足迹耶。又高要西南五十里。有白猪石,旱以白泥涂之辄雨。澄迈县西有奇石如龟,名石龟仑,石润则晴,乾则雨。是皆雨之石也。
  ○狮象二石
  有狮、象二石,在始兴玲珑岩。其色狮青而象白,土人取二石各一片,磨薄置盘中,以醋沃之,二石相去咫尺,辄能相就,离之复合。盖狮之青,阳也。象之白,阴也。磨薄者,以火之力使之阴阳相合,而醋又炎上之苦所作也。有鸡啼石,在从化县东二十里,高丈许,方广称之。相传自他所飞来,以鸡啼而止。有二鱼王石,其一在阳春城北,屹立江潭,古木苍藤幂其上,岁旱祷之,投藤药以毒潭水,有巨鱼纷纷浮出即雨。其一在阳江东南沸村,岁有鸡尾鱼来朝之。有鸳鸯石在肇庆七星岩口,石凡二,各长丈许,大四五尺,一俯一仰,号曰鸳鸯石。乙卯岁,岩上一巨石坠,击伤俯者,明年春兵乱,妇女多被掳掠,人以为此石破碎之兆。又有鸳鸯石,在德庆云{艹强}山上,石亦二,一大一小。崇祯间,大石先坠,去平田数里而止。后一日小石复坠,与大石同止一处,又号公婆石,是皆石之为怪者也。
  ○海石
  海石有二,其一曰海花石,盖琼海咸沫所凝,有似假山者、花树者、人与鸟兽形者。初甚鲜翠,久乃枯槁,其状若盘者名荔支盘,质如荔支之壳,皱而红紫,以畜养金鲫鱼甚善。其一曰羊肚石,出阳江,大如拳许,浮游水上。左思所云,云雨所储。浮石若桴者也,以之濯磨污垢亦善。此二石皆水之质水之渣滓所成。若山之石,则火质火之精华所成也。火之精华者,以紫石英为最。紫石英出东莞爆山,大如指头,小者如石榴子。色纯紫,光明鲜艳,若漳浦茅晶,而多五棱,广人多以饰佩带器物,妇人绝孕十年无子者可疗,以为服食亦善。或有诗云:“增城云母粉,东宫紫石英。仙人所服饵,往往得长生。”云母亦火之精华也。有云核者,多产罗浮山中,其黄者出黄云,白者出白云,各以其色,盖亦云之母也。屑之调为浆,久饮之,口能吞吐五色云。
  ○石粪
  从化之北九珠山,是多青石,居民燔灰以粪田,名曰石粪。盖田之瘠以石,而肥以灰,灰有火气,田得其暖而阳气乃生。火生于地,地之火不足,以人力之火补之,亦一道也。英德、阳山诸县,耕石田者十家而九,亦纯用石粪。以石而瘠,亦以石而肥,故其田多谷。予有《畲田诗》云:“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又云:“火烧土膏暖,阳气发畲田。尽斩阴阳木,斜禾种绝巅。”
  ○西樵石
  西樵诸峰所产石,各各不同。狮脑之石其色白,性刚而粗理。松冈之石其色紫,禾仓之石多青,其用皆可为柱为砖为器。急水之石色红,性最柔,可斩削为炉或墁地。龙泉之石性坚而理细,色兼紫黑,可为碑及砚,其黄则杂于诸色中。夫以一山而备此诸石,异矣哉。由西樵延亘至王借冈,其下多白石,可垣屋,然久而烂。一种花膏青,粗而稍坚,经雨则白点星星然出,可为柱及础,性颇耐久。然旦旦凿之,未免损伤地脉。曩御史屠应坤有疏,谓广州背岭面海,左罗浮,右西樵、王借,南服一撮聚也。五岭西起衡阳,东尽汀漳,朱熹所云第三重案山也,今亦神京之案山也。罗浮、西樵,又五岭之门户也。盖山岳气完,则人才生而天下治。古者以山崩川竭为不祥,况于自伤残可乎。且乡民外名凿石,内实开矿,聚众多人为地方之患,不可不禁。
  
  
  
 浏览:24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7/9 11:42:1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三)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二)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一)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五)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四)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三)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二)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一)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九) (收藏于2014/7/9 11:42:1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屈大均卷一·天语(五) (访问980次)
屈大均卷二十六·香语(二) (访问625次)
屈大均卷四·水语(九) (访问584次)
屈大均卷七·人语(四) (访问581次)
屈大均卷二十六·香语(一) (访问556次)
屈大均卷一·天语(三) (访问541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三) (访问539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三) (访问535次)
屈大均卷二十二·鳞语(六) (访问527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四) (访问49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