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屈大均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467号馆文选__广东新语

卷一·天语(六)

屈大均

  卷一·天语(六)
  
  ○霜露
  广州有霜而无雪,然霜亦微薄不可见,秋深以木叶微红,知其为霜耳。霜者,白露凝戾而成。广州地暖,白露出于土者难,故霜在有无之间。所以然者,露者,纯金之气也。岭南火盛而金衰,秋深犹热,金气不能成液,故少露。露少,故不结为霜而杀草也。然亚岁后霜亦微降,贫者无絮以御冬,手足微有皲瘃,亦非疾痛害事,盖以霜不严故也。
  ○甘露
  方文襄尝与王青萝、邓敬所、何古林讲学西樵,甘露连降三日。青萝诗云:“同德之磋,如气之和。同心之涵,如露之甘。”
  ○雾
  岭南之地,火气多而常郁积。火极则水生,生之时未成水而先成雾。雾者瘴之本,以雾始必以瘴终。每当日出,山野间有白气缕缕自下而上,须臾渺イ四布,蒙如轻尘,咫尺不辨人物。此乃浊阴乘太阳而升,为瘴之所从出,而与风相因者。盖瘴者风之属,气通则为风,塞则为瘴。《易》曰:“山下有风,蛊。”风止于山,故成蛊。瘴者,蛊之所蕴酿者也。故凡浊阴胜,则为冷风冷瘴。浊阳胜,则为热风热瘴。其源因于雾,亦因于风。盖雾之为瘴十而七,风之为瘴十而三。岭南多雾瘴,滇、黔多风瘴,是皆气候之最恶者也。岭南之雾,近山州郡为多,自仲春至于秋季,无时无之。暖极而雾,是谓南雾,言南风之雾也。寒极而雾,是谓北雾,言北风之雾也。南雾三日,必有大雨或大风。北雾必晴,晴而自旦至午,雾犹不分。暑雨冲激,其气毒淫,瘴之所结,蓊勃如云,而香花瘴尤甚。当木樨开时,山岚气随之而发,行者闻有异香出林,味如桂菊,氤氲不散,则香花瘴之所为也。瘴以香诱人,爱其香而以鼻呼吸,则其毒灌入心脾,不可药矣。近海州郡,地气稍舒,风潮之所荡涤,清淑之所扶舆。虽一日之时,昼多燠而夜多寒,晴甚燠而阴甚寒,寒或多积雾,燠或多淫霖,而偏之气,方生即散,故为诸瘴绝少。天以阳施,地以湿感,寒暑相搏,但为疟疾而已,无甚疫疠之害也。故凡瘴之中人也,疾多黄羸,足重而偏枯,癣疥不一。雾之中人也,体倦而脚酸,上呕下泻。疗治之法,有宜散其寒邪,有宜下其热毒,必诊视所中何如,然后针药从之。
  凡十月朔有雾,则明岁正月雨。初二有雾,则明岁二月雨。一日应一月。是日无雾,则明岁是月无雨,雾者,雨之征也。十月为水生之始,水将生,先之以雾,雾为雨始,雨为雾终。
  
  
 浏览:30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7/9 11:42:1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三)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二)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八·怪语(一)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五)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四)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三)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二)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一)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 (收藏于2014/7/9 11:42:16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九) (收藏于2014/7/9 11:42:1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屈大均卷一·天语(五) (访问996次)
屈大均卷二十六·香语(二) (访问641次)
屈大均卷四·水语(九) (访问589次)
屈大均卷七·人语(四) (访问588次)
屈大均卷二十六·香语(一) (访问582次)
屈大均卷一·天语(三) (访问552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三) (访问545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三) (访问537次)
屈大均卷二十二·鳞语(六) (访问531次)
屈大均卷二十七·草(十四) (访问50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